被踩了頭,還要反過來道歉?太不合常情常理,加上語言措辭充滿官腔,實質是城管領導的口吻,很多人質疑這封公開信非劉國峰所寫,而是當地官方危機公關的一種途徑。
畢竟人家是個老外,人生地不熟的,找不到家也屬正常,更重要的是,小區裡91幢樓長得一模一樣,讓老外記得住家,也的確是很困難,如果每幢樓建得有自己的特色,恐怕老外很快就記住了。與其說,老外找不到家大哭,倒不如說找不到“城市特色”而大哭。
陳水總孤注一擲,豁了出去,和社會的正義和公平作較量。在消失的47條生命面前,我們沒有必要討論他的“不幸”和“冤屈”。如是,我們何以面對那些無辜的死者和傷者?如果我們同情陳水總的殺人行徑,那就是對犯罪的縱容。如果這樣做了,那會誘導產生一種很可怕的負面效應。
能夠做到最爛中的第一,也是一個本事,不信你試試!結合另一條新聞,鄧建國宣布與干露露訂婚,干露露甚至宣布要去考公務員,可惜,他們的聯袂演出也沒佔據什麼重要版面。知道自媒體時代的厲害了吧,新聞不是你想策劃就能策劃出來的,該與時俱進啦。
公車改革面臨著積重難返、尾大不掉的尷尬,正說明公車改革再也不能像現在這樣,一味低層次試點、低水平重復下去了,而必須以更大的勇氣和決心,拿出統攬全局而切實可行的整體方案,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行公車改革,否則,改革必將陷入更加深重不堪的困境。
如果說跳踩是對劉國峰的身體戕害,那麼,該道歉信就是對劉國峰的精神蹂躪,這種二次傷害更可怕。真要顧惜延安形象,執法就別野蠻,出事了就別回避,事情鬧大了就別光想著擺平。不痛徹反思,隻想危機公關,必然導致更大的公關危機。
長期以來,一些專家、開發商以及個別地方政府認為,中國房地產不存在泡沫,當前的房地產市場不僅不會對經濟帶來泡沫風險,而且是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但包括萬科董事長王石、SOHO中國總裁張欣等在內的開發商,以及謝國忠、牛刀等專家都認為,中國房地產存在巨大泡沫,而且這種泡沫已經到了即將破滅的地步。
為什麼怕遲到罰錢呢?一是沒錢,如果錢多到一定程度,肯定不怕罰款﹔二是罰款多,受不了,本來掙錢不多,如此一罰,當然害怕﹔三是制度冷漠,今日罰款,明日辭退,所以你傷不起。看到這個新聞,作為普通百姓,我越想越傷感,不覺淚流滿面。
鎘污染事故造成的公共損失,本該有官員擔責﹔它抖摟出的生態風險,也亟須正視﹔而科學處置,不過是亡羊補牢,是地方政府應有的履職動作。對治理沉?視若無睹,將治污履責粉飾為“成就”,是權責掂量的失衡,也是評判立場的錯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