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好“生活常識課”(來論) 醫保報銷、租房合同、就業求職、人際關系等,都是大學生走入社會必須面對的課題。一項調查顯示,89.27%的大學生受訪者認為高校有必要開設生活類常識課程。 現實中,不少學校推出了法律通識課、理財課、健康素養課等生活類常識課程,幫助大學生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和社會常識,培養大學生獨立生活能力,為未來的職業生涯打下基礎。
“實業興國,實干興邦”(人民論壇) 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史上,兩個場景令人感慨萬千。 研制第一輛國產轎車時,無資料、無經驗、無設備,工程師隻好從進口廢鋼中尋找汽車相關零件進行測繪,整個車身制造和各種鈑金件加工幾乎完全靠工人一錘一錘敲打。 如今,走進位於北京的小米汽車超級工廠,超過700個機器人參與零件運輸、汽車組裝等環節,200多道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100%,平均每76秒就有一台新能源汽車下線。
人民財評:“軟”“硬”兼施,加力推進“兩重”建設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安排超3000億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兩重”建設項目。至此,今年8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清單已全部下達完畢。 “兩重”是指,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
人民網評:“高效辦成一件事”,以小切口撬動了大改革 作為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高效辦成一件事”以小切口撬動了大改革。新征程上如何更好發揮牽引作用、助力高質量發展?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常態化推進機制的意見》,從頂層設計層面對深化管理制度改革、推進常態化落實作出部署,彰顯了以改革優服務、促發展的堅定決心和主動作為。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
人民網評:壓實防汛“最后一公裡”,守護人民安康 汛情就是大考。近期,從貴州盤州市羊場鄉8分鐘閃電轉移受脅群眾,到雲南瀘水市魯掌鎮三河村成功轉移避險219戶789名群眾……這些與時間賽跑的救援故事,不僅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動詮釋,更是責任鏈條在防汛一線環環緊扣的真實寫照。 防汛工作千頭萬緒,末端落實是關鍵。
樹立遠大志向 勇擔時代大任(今日談) “樹立強國有我的遠大志向,做堂堂正正、光榮自豪的中國人,勇擔民族復興的時代大任。”在百團大戰紀念館,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青少年,指引我們把偉大抗戰精神一代代傳下去。 巍巍太行,豐碑永存。
把“緊日子”過出“大智慧”(人民時評) 善用制度優勢凝聚共識,依托技術手段打破藩籬,在合作協同中挖掘存量潛能,正是應對挑戰、激活發展動能的破局之道 2025年1月,財政部依托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建立全國資產調劑共享平台。目前,平台已覆蓋全國所有行政事業單位,累計完成200余台(套)資產調劑,節約財政資金4000多萬元,實現了資產梯度使用和物盡其用。 當前,財政收支緊平衡已成常態,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帶頭過緊日子,絕非權宜之計,而是提升國家治理效能、確保財政可持續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