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數”而上,構筑競爭新優勢(評論員觀察) “五一”假期,兩次沉浸式乘船夜游,令人回味。 在北京,從藍色港灣碼頭登船,沿亮馬河徐行。得益於5G、數字光影、VR等技術,河、湖、橋、景融為一體,國際風情水岸時尚亮麗。
脫黑向綠 綠富共興(現場評論) 用綠色能源生產綠色產品,以綠色產業鏈接新興產業,實現以綠制綠、產業協同,發展的結構更優、效能更好 越是資源富集,越要注重提高集約化發展的含新量、含綠量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陽光洒向高原的溝壑,上百萬塊光伏板組成的銀藍色汪洋,映射出陣陣漣漪。4.2萬畝土地上,嫩綠的草木點綴其間,讓人難以想象這裡曾是滿目瘡痍的採煤沉陷區。 伊金霍洛旗依礦而建,全旗國土面積的87%為礦山,已探明煤炭儲量560億噸,累計外送煤炭超30億噸,每年煤炭產能約2.1億噸。
耕好服務業擴大開放的“試驗田”(人民時評) 隨著越來越多“試點經驗”轉化為“中國標准”,服務業開放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重要引擎,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寫下生動注腳 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期間,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推出體檢、康復、醫美等國際醫療旅游全鏈條服務,吸引不少游客光顧。自試點國際醫療旅游后,博鰲樂城不僅吸引28家跨國藥企設立創新中心,更帶動國內高端醫療設備研發投入增長200%,成為中國醫療對外開放的“超級接口”。 服務業開放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領域。
小博物館也能做大文章(金台隨筆) 走進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造物之美”常設展,這裡很難找到堪稱“國寶”的文物,卻憑借殘碑、陶片等館藏吸引不少文博愛好者前來打卡。看似不起眼的陶片,喜歡歷史的觀眾可以從中溯源歷史場景,喜歡科學的則能從中探尋人類早期材料工藝,而將這組陶片放在序列裡觀察,還能窺見造物技藝的演化脈絡。 不僅服務教育教學,還搭建學術知識平台,讓更多觀眾得以走近文物、觸摸歷史,這樣的高校博物館不在少數。
“展”出實力 “展”出信心 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觀眾在上海車展參展車企展台前參觀。
計海新攝(影像中國)
江蘇蘇州五一國際車展,一款車型吸引了眾多參觀者。
張 鋒攝(影像中國)
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召開193場發布會、首發超百款新車﹔第十二屆天津五一國際車展,聚焦“科技、消費、文化”三大核心,打造集新車發布、智慧體驗、惠民促銷、跨界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汽車嘉年華﹔第十七屆西安五一車展,政府、車企、主辦方聯合推出“補上加補”的重磅利好……最近一段時間,各地車展密集舉行,眾多全新車型與前沿科技驚艷亮相,凸顯中國制造的優勢和中國市場的魅力。
人民財評:以舊換新持續發力 汽車產銷馬力足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數據,今年前4月,我國汽車產銷量歷史上首次雙雙突破100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9%和10.8%。國內銷量812.3萬輛,同比增長12%﹔出口193.7萬輛,同比增長6%。 正所謂“芝麻開花節節高”。
人民網三評“網絡爛梗”之二:不能“梗”住青少年成長 近年來,不少中小學教師觀察到,學生們經常將黑話爛梗不分場合地隨意亂用,其中一些帶有攻擊性、挑舋意味的表達方式甚至會導致學生間產生不必要的矛盾與摩擦。 黑話爛梗何以在中小學生中大行其道?一方面是,互聯網已經全面融入當代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當中。2024年11月發布的《第6次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