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禮的重要一課(縱橫)


電子賣場內,學生興致盎然地挑選心儀的電子產品﹔各大景區,手握准考証的學生排隊等待身份核驗﹔駕校報名處,學生們排起長隊……高考落幕,“考后經濟”成為暑期消費熱點。從考場裡走出來的學子,趁著高考后這段時間,走入社會、放鬆身心、學習技能。
高考前,學生們的時間幾乎都花在課本上、校園裡。考試后,有了更多空閑時光,許多人開始學著做規劃,自己設計旅程、安排學車時間……平衡休閑與充電的豐富活動,讓他們在人生的一場大考后,可以做一次深呼吸。
這場由閑暇時光帶來的社會實踐課堂,意義遠超於消費、娛樂、休閑本身。完全自理,是年輕人學著擔責任的第一步。憑准考証享受的景區免票、特惠機票與餐飲折扣,就像社會遞來的“入場券”。借此機會,學生們與社會有了更深入全面的接觸,往日因課業緊張而沒空了解的事情,這個時候可以去慢慢感悟。
把考后消費當成步入社會的預習課,而不是某種“獎勵”,或許更有意義。自己做消費選擇,如同駕馭欲望之車,光知道踩油門可不行,還得學會啥時候踩剎車。若是隻顧著享受“買買買”的痛快,卻不想想錢從哪裡來、怎麼花才合理,便錯失了學會自我管理的上佳機會。
“考后經濟”帶來的教育意義,是孩子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身份。高考前,“學生”是他們的主要身份標簽﹔而今,他們開始被社會識別為獨立的消費者。准考証在特定的消費場景中化為“通行証”,讓他們體驗自己的社會角色。怎麼消費“自己說了算”所帶來身份意識的變化,也是一場深刻的成人禮。
在這個意義上,“考后經濟”引發的消費熱,真正的價值在於創造合適的場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價值觀。借此契機,社會與家庭不妨把“消費教育”作為成人禮的重要一課。喧囂退去,真正的成長印記,或許是年輕學生開始萌生的理財意識,或在旅途中突然明晰的專業方向。考后消費不隻在於購買了什麼產品和服務,更重要的是去探索自我、認識世界,並試著扛起一點責任。這才是“考后經濟”帶給學生們最珍貴的成長禮物。
(摘編自《浙江日報》,原題為《考后經濟是場消費教育》)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4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