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播涉嫌傳播淫穢物品牟利案,近日由北京市公安局海澱分局依法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從“風光無限的播放神器”,到“盜版色情的流氓軟件”,再到“潛逃境外110天的王欣被押解回國”,“快播科技”與王欣的命運如何,要等待法院來做出最后的判決。
依法審查起訴快播,表明我國對網絡涉黃“零容忍”的鮮明態度,更彰顯出以法治思維徹底打掉業界 “擦邊球”的心態,讓技術倫理滲入更多法律之泉。前不久,新浪、搜狐、騰訊、迅雷四大互聯網公司涉黃都被處罰。不僅如此,全國掃黃打非辦還重拳出擊整治微博、微信、微視、微電影等“微領域”的涉黃違法行為。國家正以雷霆行動傳遞一個強烈信號,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隻要涉黃違法,一律查處﹔無論傳統平台還是小微平台,都不能給淫穢色情信息一絲一毫的生存空間。
近年來,一系列掃黃淨網行動,有力証明了違法分子的作案手段再怎麼狡猾、採用如何超強的新技術,都難逃法律制裁,這不僅震懾了那些幻想為違法行為在互聯網上尋找“避風港”的人,同時也警醒互聯網企業,決不能充當涉黃信息的“棧道”,貪戀色情內容的“污金”,一旦與法律法規背道而馳,就會前途黯然。
然而,掃黃形勢依舊嚴峻。據統計,境內外每月新增各類色情網站17010個,境外色情網站佔比為88.1% 。而且絕大多數色情網站的服務器設在境外,這給國內監管帶來很大的困難。這也意味著,網絡掃黃,不可能一蹴而就,低俗、色情信息的清理需長期堅持。
要讓清朗之氣充盈數字世界的各個角落,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扭轉以“快播”為代表的互聯網發展的野蠻思維。技術創新的自由馳騁,不能沒有現實法律、社會規律的枝椏,否則飛得越遠,就會摔得更慘。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互聯網空間裡一些不良企業故意回避“紅旗原則”,濫用“避風港原則”,“快播”就是這樣一個典型性代表。這些自認為技術超前、可以游走在法律“模糊地帶”的想法,那些以為技術無罪、可以隻管技術放任內容的行為,與其說是天真幼稚,不如說是為了利益、不擇手段。披著創新外衣,干著違法之實,不僅快播難以成功,而且事實屢次証明,建立在這些想法基礎上的產品創新,不管技術多麼前沿,也沒有多少生命力,反會成為作繭自縛。
打擊互聯網和手機媒體傳播淫穢色情信息、淨化網絡環境,是一項得民心、順民意的工程。要用保護自己孩子免受淫穢污染的心態共同抵制淫穢傳播,共同淨化網絡。網民應依法文明用網,運營商和第三方也應履行社會責任,不搞表面的花拳繡腿,制定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有效的辦法,徹底斬斷涉黃利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