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評:制度推動“中國好人”成風尚

——聚焦“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系列評論二

郭雲凱

2014年08月11日09:59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讓“老實人”不再吃虧

加強誠信建設,關鍵在於制度化。作為首部國家級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專項規劃,《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專門提出,要構建守信激勵機制,加強對守信主體的獎勵和激勵。這些頂層設計,彰顯了“用制度為守信者撐腰”的制度導向,將為誠信中國建設帶來新的正能量。

放眼現實,誠信建設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就是:守信激勵不足,“老實人”吃虧的現象屢見不鮮。扶老者被訛,助人者被騙,守法企業成了一些人愛捏的軟柿子,老實排隊的經濟適用房申購者望眼欲穿……曾幾何時,老實人、誠信者在社會上幾乎成了“傻”的代名詞。在此前的一項網絡調查中,面對“您是否因為堅持誠信吃過虧”這個問題,選擇“有過”的受訪者高達88.4%。

這是不正常的社會現象。守信成本太高,誠信者沒有得到應有尊重和鼓勵,甚至還要付出沉重代價。而相比之下,失信無需成本,失信者反而可以“食信而肥”。誠信者吃虧,失信者得利,這種強烈的反差,直接沖擊的是價值底線,導致是非標准的顛倒。對整個社會來說,誠信空間被壓縮,社會的運行成本、交易風險等將大大增加。讓誠信者吃虧,最終沒有贏家,人人都可能是受害者。

經驗和教訓告訴人們,誠信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既需要喚起“內心的道德律”,讓誠信成為一種有感召力的價值觀﹔又需要借助外在的制度環境,形成守信用、講誠信的社會風氣。這正如《規劃綱要》所謀劃的,一方面是讓守信者有榮譽感,加大對守信行為的表彰和宣傳力度,對誠信企業和模范個人給予表彰,通過新聞媒體廣泛宣傳,營造守信光榮的社會共識﹔另一方面則是讓守信者嘗到甜頭,在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過程中,對誠實守信者實行優先辦理、簡化程序等“綠色通道”支持激勵政策。

近年來,國家層面的道德模范評選,各地對“最美人物”的褒揚,“信義兄弟”“油條哥”等誠信標杆脫穎而出,已經在不斷傳播誠信的正能量。在制度支撐上,一些城市出台“好人法”為扶老者免除后顧之憂﹔稅務總局將對納稅信用進行評級,讓誠信納稅人上“光榮榜”,可享受相關優惠待遇﹔不少地方紛紛建立守信企業“紅名單”“紅榜”,加大扶持和優惠力度,讓守信企業“有肉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守信激勵機制也需因時而變,不斷創新完善,提高制度的精准度和實效性,才能持續釋放提倡誠信、守護誠信的正面效應。

國以誠立心,人以誠立身。現在,人們越來越迫切地認識到,信用是“基石”,誠信是每個人不能缺少的另一張“身份証”。知易行難,建設誠信的社會,需要公民的思想自覺,更需要制度力量的激勵和護航。隻有內外兼修,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在全社會形成“人人知誠信,人人守信用”的好風尚。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