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北京晨報:老人怒撕存折,規則制定應有道德前提

蔡輝

2013年09月06日10:08    來源:北京晨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規則制定應有道德前提

74歲老人去銀行取款,因內急欲入銀行廁所,卻被保安攔住,一怒之下,將取完錢的存折當場撕毀。消息傳來,引起網友一片嘩然。(據《楚天都市報》報道)

其實,類似遭遇不罕見,人人此生都會遇上幾次,但70多歲的老人亦不能幸免,實在令人唏噓。一個不肯為他人行半分方便的社會,是不是太冷酷了?是什麼讓人心變得如此麻木和惡毒?有多少美好的夢,將被這樣的氛圍所窒息?

事后,銀行派員工登門道歉,解釋說,廁所靠近ATM機加款室、監控室及員工更衣室,按規定,隻能內部使用,不適合顧客進入。

表面看,言之成理,可仔細推敲,漏洞頗多。再嚴格的規定,也應考慮特殊情況,為什麼不設置相應預案?加強廁所與關鍵部門之間的安保,真有那麼難嗎?問題的關鍵,恐怕還是銀行方面沒覺得自己佔有了公共資源,理應承擔一份社會責任,所以在制度建設時,隻考慮自己的利益,刻意擠壓公共利益。

從這個案例中,引申出這樣的話題:在現代社會中,究竟應該靠規則,還是靠道德?

毫無疑問,規則很重要,這是維持一個社會正常運轉的基礎,可問題在於,規則制定應有道德前提,否則就會走向僵化、偏執和殘酷。

對此,古人有非常深入的思考,唐太宗即位時,群臣對如何治理天下頗有爭議,有人主張德治,有人則認為德治太迂腐太漫長,大亂初定,怎能不用重典?名臣馬周上疏唐太宗,說:夏商周乃至漢朝,長則八百年,少則四五百年,恃德所至,而魏晉以來,一朝最多五六十年,恃力所至。靠短期行為,想追求速效,必將走進長期動蕩的死胡同。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這是誰也逃不出去的歷史客觀規律,唐太宗最終選擇了“仁政”,短短幾年便天下大治,見效反而比“恃力”快得多。

作為現代人,既要講規則,又要講道德,兩者充分博弈,彼此促進,互相完善。所以,當規則帶來道德困境時,決不能漠然視之,更不能和稀泥,得過且過。

分享到:
(責編:石冰心(實習生)、文鬆輝)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