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隻有信念堅定、敢於擔當的好干部越來越多,我們才會離夢想越來越近
為政之要,首在得人。盛唐貞觀之治,房玄齡孜孜奉國、知無不為,李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王珪激濁揚清、嫉惡好善,魏征恥君不及堯、舜,以諫諍為己任。可以說,有非常之人,然后能成非常之事。鑄就豐功偉績,離不開人才輩出﹔開創太平盛世,有賴於群賢畢至。
重視人才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好干部”始終是克敵制勝的重要保証。在改革進入深水區的今天,什麼樣的干部才是“好干部”?
習近平總書記用20個字描摹出好干部的“時代肖像”: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對照這20字要求,當前,我們的干部隊伍在兩個方面問題比較突出、亟須引起關注:一是信念,二是擔當。
古人說,“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無堅不入,銳兵精甲,不能御也。”理想信念是人的志向。志存高遠的人,再遙遠的地方也能到達,再堅固的障礙也能突破,再迷人的誘惑也能抵制,再艱難的挑戰也能應對。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無數共產黨員為黨和人民利益做出英勇的犧牲,支撐他們的就是“革命理想高於天”的精神力量。
今天,理想信念堅定,依然是好干部的第一位標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要看這一條。如果信念不堅定,政治不合格,經不起風浪,扛不住考驗,這樣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們需要的好干部。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精神上“缺鈣”,看起來再美,也會得“軟骨病”。用理想信念鑄就金剛不壞之身,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風浪考驗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在關鍵時刻靠得住、信得過、能放心。
當代中國,已經進入矛盾凸顯期、改革深水區,多元思想相互激蕩,挑戰著主流的價值觀念﹔物質誘惑席卷而來,沖擊著干部的自律防線。在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沖擊之下,我們黨的干部大多數是好的,但也有一些人失去了信仰、丟掉了理想。有的對共產主義理想心存懷疑,認為是水月鏡花,可望不可即﹔有的不問蒼生問鬼神、不信馬列信上帝,熱衷於燒香拜佛、沉迷於堪輿風水﹔有的政治立場不明,碰到重大問題態度曖昧、消極躲避、不敢亮劍,甚至故意模糊、存心投機﹔有的是非觀念淡薄、原則性不強、正義感退化,糊裡糊涂當官,渾渾噩噩過活﹔有的唯利是圖、利令智昏,抱著“當官不發財,請我都不來”的不良動機,以權謀私……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信仰迷失的盡頭,是原則缺乏、價值虛無,甚至底線崩塌。正因為此,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一些黨員、干部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說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沒有遠大理想,不可能成為“好干部”﹔離開責任擔當而空談遠大理想,也不是時代需要的“好干部”。有多大擔當就能干多大事業。社會轉型期,機遇稍縱即逝,解決問題的窗口時間越來越短﹔挑戰越積越多,問題出現的速度越來越快。執政黨的“好干部”理應敢於擔當、勇於負責,在難題面前敢於開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風險面前敢擔責任,才能在機遇初現時推動改革,在問題露頭處化解矛盾,為改革發展贏得戰略空間,把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熔鑄到執政興國的實踐中。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干部中好人主義盛行,不敢批評、不願批評、不想負責的現象比較普遍。有的怕得罪人、丟選票,搞無原則的一團和氣,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學,滿足於做得過且過的太平官﹔有的身居其位不謀其政,遇到困難繞著走,碰到問題躲著行,推諉扯皮、敷衍塞責,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有的為人圓滑世故,處事精明透頂,干事拈輕怕重,遇事明哲保身,有功勞搶得快,出問題推得急﹔有的庸懶散軟,隻要不出事、寧可不干事,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這種不敢擔當、不願擔當、不會擔當的“圓滑官”、“老好人”、“牆頭草”多了,黨和人民的事業,還怎麼向前推進?發展的關鍵期,又如何攻堅克難?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敢於擔當,是今天我們黨的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衡量“好干部”的重要標准。
“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給他讓路。”方此之時,中國號巨輪劈波斬浪、向夢想進發,既有春和景明的機遇,也有暗流洶涌的挑戰。隻有信念堅定、敢於擔當的好干部越來越多,我們才會有輕舟必過萬重山的堅強自信,才會有直挂雲帆濟滄海的動力源泉,才會離那個激動人心的夢想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