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司局級老領導的女兒在家人極力反對下仍加入外籍並嫁給外國人,是女兒的一句話讓老領導接受了女兒的做法。這句話是“爸爸您將來再不用為您的外孫在國內上幼兒園、小學、中學求人了”。這是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周新生在發言中提到的一個例子。周委員總結說,“在我們國人的生活中存在大量求人的事,生老病死都要求人。生得好要求人﹔病了,治得好要求人﹔死了,燒得好、埋得好要求人﹔上好學要求人……”
走正常渠道辦事難,往往需要“求人”才辦得成事,周委員抨擊的這一中國特有的現象引起了網民廣泛關注。其實,既然一個人不可能生活在與社會隔絕的狀態,“求人”是避免不了的,人們因為社會分工不同,人有求於我,我也有求於人,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然而,被媒體稱為“中國式求人”之所以令人們感到無奈、厭煩和困擾,是因為“求人”除了要違心地賠笑臉、說好話、費精力外,還是權力的變相尋租,這種“求”的背后是各種交易。“中國式求人”形成的原因,首先是優質資源稀缺,其次是制度有漏洞、有彈性,有的制度執行不好,這些均可導致尋租求人的行為。再次是改革不到位,原本靠市場機制配置資源,但很多地方靠權力和關系。最后,是權力的監督遠遠不夠。在這諸多原因中,對權力的監督不力是主要原因。
面對著社會利益主體與利益訴求多元化的趨勢,尤其是進入微博時代,以行政管控為主的社會管理方式,不僅難以實現社會穩定和諧,還容易導致更多的社會矛盾。社會管理實質是政府管理的創新,這就需要政府主動向社會放權,以更好地發揮社會力量在管理社會事務中的作用。因此,要以政府向社會放權為重點,深化社會體制改革。如在公共服務領域向社會公益組織放權,調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公共服務供給﹔加快官辦社會組織、傳統事業機構的“去行政化”﹔建立利益協商對話機制等。如果能從現代社會和現代文明的高度,從科學發展觀的高度,設立和建立先進而公平的權利制度,並把它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基礎工程建設來加以實施,那麼,令人煩惱和困擾的辦事難現象,則可以休矣,廣大群眾的幸福指數和生活質量,就可以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