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部第二批義務教育課程標准教材審查工作的開展,今年9月的秋季新學期,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將使用修訂后的新教材。為給學生減負,新教材將刪除不符合所處學段學生學習的一些“超標”內容。正如全國人大代表、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小學數學教研室主任吳正憲所說,要“給孩子做夢的時間”。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將使用修訂后的新教材,刪除超標內容,旨在為中小學生減負,這個教材改革舉措以及期望目標值得贊許與期待,有望給孩子們被沉重課業包袱束縛的身心鬆綁,有利於促進中小學生快樂學習,讓他們重拾活潑自由的童年。
刪除超標內容,課程由難變易,符合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及學習循序漸進規律,體現以兒童少年為本的人文教育思想。一方面,讀書學習固然是人生歷程的必經階段,但中小學生正處於青春年少階段,少年兒童天性屬於自由、屬於快樂,除了學習,還應該擁有自由快樂的課余生活,而這必須要有閑暇時光和輕鬆心情來保証。學習內容超標必然加大學習難度,不僅消耗大量時間,也會破壞愉悅、閑適的心情。為了完成超標學業,孩子就要絞盡腦汁、悉心琢磨,就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沉浸其中,課余休息、玩耍時間必然受到嚴重擠壓,沒有時間去看月亮、數星星,也沒有精力疊紙船、放風箏……高壓重負之下,哪有時間“做夢”?
另一方面,從小學到大學,學生接受學校教育是一個漫長的求知過程,中小學只是打基礎的階段,此時除了掌握學習方法,更要培養學習興趣。超標內容會抑制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容易導致學習興趣喪失,對完成從小學到大學的學業任務十分不利。
10多年前,筆者教初中語文,對包括詞性、詞組結構及句子成分在內的語法課,不僅學生學起來吃力,筆者和同事教起來都感到非常辛苦。這麼多年過去了,初中教材雖經多次微調式的改革,但有些過難的內容依然存在,中學生們仍在為判定詞組結構類型及句子成分劃分而頭痛。對於這些建立在語感基礎上的理性認識,個人認為應該放到高中或者大學再研討。
刪除中小學課本超標內容,是讓中小學生沐浴人文關懷的可喜進步,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措施。在教材改革的同時,筆者更希望現行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加快改革,不然,即使教材內容降低難度,一些學校老師和家長仍會堅持“課內損失課外補”,通過各種名目的補習班重新將孩子們“套牢”。在中小學教材由難轉易的同時,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家庭乃至全社會都應從保障少年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出發,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共同努力,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讓自由快樂、“做夢”成為他們年少時光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