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新京報:與勞動生產率同步提升收入空間不小

匡賢明

2013年03月09日10:49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 觀察家·“我看兩會”

有效約束政府收入的過快增長,才能為調節企業和勞動者分配關系提供更大空間。

針對居民收入增長,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方向是:“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其中,第二個“同步”系首次出現於政府工作報告。

其實,十八大報告對收入分配改革,已經明確提出“兩個同步、兩個提高”。收入和經濟增長的“同步”,大家都比較熟悉,但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可能很多人覺得陌生。如果收入能和生產率的提高同步,將會有怎樣的增長幅度?

不妨通過過去的一些數據來看。

有研究表明,上世紀90年代,我國工業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速為12.7%,但同期工業部門勞動者年均實際工資水平隻有6.8%的增長速度。從2001年到2009年,我國制造業平均勞動生產率增速為16%,也超過了同期的平均工資增速。有數據顯示,中國勞動生產率隻有美國的17%,提高的空間很大﹔如果能保証收入增長的“同步”,那還是值得期待的。

那麼,以往收入增長為何和生產率不“同步”?很大程度源於“重積累輕消費”的指導思想。客觀地說,讓勞動生產率增長超過勞動報酬增長,在特定階段有助於積累,進而為投資、發展提供堅實基礎。但由此也造成隨著財富蛋糕的不斷做大,勞動者獲得的份額反而相對下降。

從十八大報告到政府工作報告,持續明確“兩個同步”,反映了指導思想的變化,體現了“民富優先”的導向。不過,從導向到行動,還需要具體的制度和法律來推動。

從勞動者角度來說,要盡快建立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過去這一機制很難建立起來,重要原因之一是勞動力供過於求。但2012年末,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比上年末減少345萬人。這是相當長時期以來,勞動年齡人口絕對數量的第一次下降。勞動力供求關系變化,為建立正常工資增長機制奠定了基礎,應盡快建立完善的工資集體協商談判機制。

從政府層面說,則要有效約束政府收入過快增長。1995-2010年,政府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所佔比重由24.25%上升到30.48%,而居民所佔比重從65.87%下降到53.35%。政府收入多,留給企業和勞動者進行分配的就少。有效約束政府收入的過快增長,才能為調節企業和勞動者分配關系提供更大空間。

對於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要抓緊研究制定具體政策,確保制度建設到位、政策落實到位”。諸如《工資條例》等法律的制定完善,應該提上日程。法律“同步”了,收入增長的“兩個同步”才能從紙上落到現實。

□匡賢明(學者)

分享到:
(責編:王倩、張玉珂)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