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隊員張園在巡查時看到一群老年人沿街擺地攤,“阿姨,您好,這麼大年紀還出來擺攤?”老人們說:閑在家裡無事做挺無聊,出來擺攤既可以打發時間又能有收入。城管隊員並未像過去那樣出具處罰文書,暫扣物品,而是將此情況匯報,目前泉山區城管局正在找場地為煤建路口的小市場尋找集中疏導點,讓擺攤的老人在附近指定場所集中經營。(3月6日《徐州日報》)
這是徐州市泉山區城管局開展的城管隊員和商戶交朋友活動中的一幕,他們推行了“溫情城管”管理模式。
圍觀執法、眼神執法、鮮花執法、美女執法、老外執法,你方唱罷我登場,熱熱鬧鬧的城管大片一部接著一部地閃亮登場,讓我們看起了一部部城管執法連續劇。而徐州泉山區的這種溫情執法才是真正的本位回歸。這就是要轉變作風,轉變職能,讓“城管局”變成了“城服局”,讓城市變成了“城福”,老百姓大寫的“福”。
相互的理解才是和諧的。一個城市的優良秩序很重要。可是民生也挺重要,在城市的“臉”和百姓的“嘴”面前,顯然“嘴”比“臉”要重要多了。其實,“臉”和“嘴”原本並不矛盾,“臉”和“嘴”同在我們的軀體上,和諧相處是沒有問題的。
溫情執法以來,他們用這樣的辦法幫助小商小販解決了很多問題,既做到了有序擺放,又做到了井然有序,還方便了百姓生活,而最重要的是城管和小販不再是天敵了。
城市的“臉”很重要,百姓的“嘴”也挺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做到引導和規范,不一定非要“水火不容”。 溫情城管下的城市才會更溫情,這何嘗不是對八項規定的踐行,何嘗不是一種作風的轉變。
郭元鵬
(來源: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