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山西晚報:本山退出,娛樂不再是一個人的江湖

劉效仁

2013年02月04日11:16    來源:山西晚報網    手機看新聞

  趙本山錄制完江蘇衛視春晚節目后,日前在郭德綱主持的脫口秀《郭的秀》中鄭重宣布:“從現在開始,小品的舞台上不會再有我了,我選擇退出了。”趙本山表示要花獨立的時間多思考自己的作品,把空間留給別人。但也坦言,這兩年自己身體一直不太好,而且春晚的壓力是無法想象的。(本報今日19版報道)

  “趙本山決定放棄登上蛇年春晚機會”,雖然無論央視還是趙本山方面,均未能給出公開的理由,但趙去意已決則是不爭的事實。去年趙本山就因身體極度疲憊、狀態欠佳惜別春晚舞台。此番又高調宣布不單退出春晚且要退品小品界,可見其決心不二。

  趙本山去年退出春晚時,曾經引發公眾的圍觀和熱議,出人意料的是褒貶迥異。贊的稱退隱是智舉,也有人說“沒有本山等笑星的春晚,會有更多更好的新人出現”。有媒體則稱,六成網友表示,“不會看央視春晚了,沒了趙本山少了很多期待。”當然也有溫馨的關懷:個人的生命隻有一次,不要冒險啦。公司、事業、金錢、名譽都是過眼雲煙,隻有健康的身體是自己的。可無論怎樣,趙本山用21年的積澱,所成就的一種“趙本山現象”“劉老根文化”,這或許才是留給公眾的最大念想和春晚的最大財富。

  趙的最大功勞莫過於讓“俗文化”走上了大雅之堂,讓二人轉轉遍了大江南北。那東北式的調侃,底層社會式的自娛自樂,木訥的扮相,土裡土氣不無農民式狡黠的話語系統,在文化生活貧瘠的年代,曾給了國人太多的自娛太多的歡樂。可20多年過來了,雖不能說日新月異,但天新地新人也新,各領風騷沒幾年。春晚的主持人都更替數代,唯獨本山老哥青春常在。靠土氣、傻氣“忽悠”觀眾,這絕對有些異常。

  不單公眾的欣賞趣味在改變,審美能力在提高,公共的娛樂方式也已天翻地覆。13億人口的大國有一個春節守歲的習俗,自從有了春晚,總算找到了個可資消遣的方式。以至於鼎盛時的春晚,幾到了萬人空巷的地步。畢竟,再好的東東即使滿漢全席,天天吃亦讓人倒胃口。何況,此一時彼一時,春晚早就“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勝一年”。趙本山也日顯疲態,創新熱情銳減,不僅力有所不逮甚至靠服救心丸吸氧撐持,而且靠揶揄殘疾人贏得笑聲也屢遭輿論詬病。靠“炒剩飯”,走“低俗”,正是趙氏班底“缺乏創新”的最好注腳。

  靠著一個人的力量行走江湖,乃至獨霸江湖,在“一花獨放”的同時,恰恰証明演藝界的青黃不接,百花凋零。靠著木訥朴實的本相和幾乎同一化的題材贏得觀眾,掌聲背后是文化的單調,審美趣味的偏狹,尤其小品缺乏諷刺的風骨,隻能拿最弱勢的農民兄弟開涮。一台春晚成為全國觀眾唯一的“文化年飯”,趙本山成為萬眾矚目的唯一期待,此種“趙本山現象”正是中國文化的異常景觀。

  趙本山的退出,無疑成了央視春晚破除文化壟斷,革故鼎新,沐火重生之吉日良辰。對其本人來說,亦是休養生息的絕佳良機。無論於春晚,於小品界還是趙本人,堪稱多贏之策,豈能不令人鼓掌喝彩。

分享到:
(責編:王倩、張玉珂)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