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紅偉作
近日,廣州市人大十四屆三次會議傳出一則消息,針對公辦幼兒園“入園難、入園貴”問題,今年開始,廣州將實行公辦幼兒園電腦搖號招生,具體方案將於4月出台,以保証9月入學。據了解,隻要是廣州市戶籍或符合入園條件的孩子,可同時報名市、區兩級公辦幼兒園,如果兩個都搖中,隻能選擇其中一個,名額不可轉讓。
這裡所說的公辦幼兒園,就是以前常提到的機關幼兒園,是計劃經濟時代單位辦社會的產物,允許各單位自辦幼兒園。如今,各部門的幼兒園已經歸教育部門管理,統一由政府投入。由於人們傳統意識上對公辦園的信任,公辦幼兒園大多成了“香餑餑”,成為大家爭搶的優勢資源。社會上流傳著一句話,進幼兒園難,進公辦幼兒園更難。
正因為人們對公辦園的“望洋興嘆”,乍聽到這個消息,筆者真覺得這是個不小的進步。“搖號”是靠概率來分配名額的,“搖號”面前人人平等,這比拼關系、“拼爹”靠譜多了,也讓普通民眾更多些信服。面對“入園難”的問題,引入搖號的方式,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向平等享受公共資源又邁進了一步。
但細細琢磨一下,“搖號”真的能做到公平嗎?“搖號”需要人參與,不可能剔除的人為因素讓“搖號”的公平性多了些不確定。再說,“搖號”憑的是運氣,難免出現有人兩號全中、有人空手而回的情況。同時,據說新學年通過搖號方式向社會開放招生的隻有廣州公辦幼兒園70%的小班學位,剩下30%學位的分配方式由教育主管部門和幼兒園共同協商,這30%又增加了這項制度的不確定性。真心希望,他們能用好手中的權力。
看來,“搖號”並非長久之計。如今在“入園難”的背后,不只是優質資源的短缺,更是我國幼兒園數量面臨的缺口。不管是公辦園還是普惠園,都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教師工資待遇,並從政策上盡量向低水平幼兒園傾斜,這才是解決“入園難”問題的治本之道。牛 瑾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