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失信被執行人識別與攔截系統”自7月1日開始運行以來,累計有效攔截10.8萬人次,臭名昭著的“老賴”難以逍遙,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機制初次顯示出強大的震懾力和影響力。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強。誠信是社會公眾的基本規范,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礎石,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商業欺詐、制假售假屢禁不止,虛報冒領、學術不端突破社會誠信底線,誠信缺失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市場經濟發展和公民權益維護的重大難題。比起“扶不扶”的道德困境,誠信不彰的問題更為嚴峻,影響更為直接和惡劣。近年來誠信建設雖然提起重視,但社會失信頻發的形勢卻並未得到遏制。究其原因,與失信成本低、懲戒輕密不可分,更與社會信用資源不成體系、各部門“九龍治水而水不治”大有關系。
正因為這樣,前不久國務院發布《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中央文明委近日也出台《關於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的意見》,不僅將誠信建設制度化、法治化擺上重要位置,而且更加強調政府部門間的協調配合,推動社會共治。這無疑切中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要害。在一個擁有13億人口,數千萬個企業法人單位的國度,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涉及的內容和數據以海量計,政府一家不可能“包打天下”。如果各地方、各部門、各行業之間欠缺溝通與協調,社會征信系統即便能夠建立起來,也很難發揮出失信必懲的強力震懾效應。惟有各部門協作、全社會共同參與,聯合打破“信息孤島”,讓任何失信信息都不被疏漏、都必然受到嚴厲懲戒,社會失信行為才不會因為肆無忌憚而泛濫不止。
誠信社會裡,人人都是受益者﹔一個不誠信的社會,誰人也無法獨善其身。由此而言,構建信用體系,各個地方、各個部門、各個行業都擔負著直接義務。比如,建立聯合激勵和懲戒制度,健全嚴重失信黑名單和行業禁入制度,需要法院、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稅收征繳等多個部門聯合執法﹔建立信用信息公開和共享制度,政府要牽頭,各行業也要積極參與信用信息互聯互通和交換共享﹔而加快建立誠信宣傳教育制度,則需要中央文明委有更多擔當,更需要全民付出共同努力。
當前亟需做的,是在黨委領導、政府推動、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全社會共同參與下,盡快建立信用信息共享系統,健全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讓信用信息盡快發揮起作用來。
事實上,全國一盤棋的統籌工作,早已提上日程。國務院從2012年即著手建立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由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為牽頭單位,包含中紀委、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公安部、高法院等35個部門在內的工作機制,中央文明委也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考慮出發,對誠信建設進行統籌協調。推進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還應當對這些機制和機構給予頂層設計,進一步提高決策地位,以更好地號令各方,齊整步調。
堅持多方共治、統籌協調,把各項制度落細落小落實,我們一定可以又快又好地建立起社會信用體系,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守信者處處受益,形成一個“不想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社會環境和制度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