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北京晨報:貼近民生才能防政策滯后

佟彤

2014年03月13日09:29    來源:北京晨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貼近民生才能防政策滯后

  ■晨報視角

  如果政策制定者們能多聽、常聽民聲,而更多地與民眾感同身受,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滯后的政策出籠了。

  近日,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岳福洪抨擊一些地方政府違背市場規律過度干預經濟,指出基層同志有“政府讓你養豬,你養雞就對了”的言辭,從而引起熱議。之所以這麼說,不是要故意和政府作對,而是因為如果真的按政府的要求去養豬了,很可能因為大家一哄而上,價格大跌,最終血本無歸,遠不如不聽政府的建議,去養雞更有收獲保証。何以至此?因為“政府提供的信息滯后”,憑借這些滯后的信息干預市場經濟,自然是落敗的結果。

  這之中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政府對市場的過分干預,另一個就是,政府為什麼按照岳主任所言,“幾乎是最后一個獲得市場信號”?后者與一些領導脫離民生、不接地氣兒有直接關系。

  崔永元一直關注北京的霧霾,他多次提出拉渣土的車超載亂倒,是造成揚塵乃至霧霾的主要問題,因為他多次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與渣土車“遭遇”,為此,他在博客中多次提到要整治,但效果不明顯,對此小崔開玩笑地說:“渣土車我常見,不知道為什麼相關部門的領導就看不見……”這有兩種可能,要麼是領導真的沒看到,要麼是看到了都是上班時間之外,職務范圍以外,可以佯裝沒看到,但無論哪種,最終都可能導致給出“養豬”的昏招。這類事情很多,一種偽劣產品早就賣火了,主管部門才動手檢查﹔一個傳聞早就擾亂民心了,主管部門遲遲不見權威說法……

  領導干部接觸、體驗民生是分內之事,非此怎麼能為民做主,制定出服務民生的大計?但之前,隻要有領導的“微服私訪”,類似交通局長騎車出行,衛生局長自己挂號,都必定當做新聞來報道。按照新聞規律,能成為新聞的大多是罕見事件,是“稀缺資源”,而制定民生計劃的官員深入民眾,一旦成為稀缺行為,怎麼可能指望其制定出符合市場規律,符合民意的規劃、政策?

  曾有環保系統的一位領導一次坐出租車時透露身份,結果司機指著天空質問他:“看你們把環境弄成什麼樣了?”雖然霧霾之事,絕非環保官員自己能左右的,但是這樣的“民聲”如果能多聽、常聽,而且能與民眾感同身受,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養豬”之類滯后的政策了。

  佟彤

分享到:
(責編:孫端端(實習生)、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