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科技雜談:“創客”帶動人人創新

司  南

2013年12月23日08:22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不久前,筆者參加了一家IT企業研究院的開放日活動,和往常參觀實驗室、講解技術不同的是,組織者邀請來一群計算機、化學、設計等不同專業背景的年輕人,發起了一個“創客48小時”活動——聚集在一起討論,並動手將創意變成現實。

  這群年輕人“玩”出了不少有意思的成果:基於藍牙WiFi定位技術的盲人導航設備﹔分析即將到來列車內的人流密度,以選擇去哪個站台候車的地鐵小助手﹔實時監控身邊空氣質量的“空氣寵物”,以及基於位置遠近,提供求職或招聘信息的“微獵聘”……

  實現這些魅力十足的成果的人,很多並不是專業技術人員,不過他們倒是有個相同的身份——“創客”。得益於互聯網技術發展和開放式軟、硬件的興起,個人制作實驗室成為可能,並萌生了這一類不以盈利為目的,熱衷於將創意變為現實的人,他們強調的是設計,是讓制作滿足個性化的需求。

  科技的發展,使個性化定制成為一種趨勢,創客文化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迅速興起,就顯示了這種帶動個人參與和分享創造的吸引力。聯系近年興起的3D打印技術,個人定制並加工復雜的零件不再遙不可及,3D打印走進家庭更加降低了創新創造的准入門檻和成本。加上軟、硬件平台平民化,變得簡單易學,相比實驗室長期、復雜的創造發明,普通人隻要有靈感的火花,就能夠快速、輕鬆地設計出產品原型,將生活中萌發的小創意,轉變為現實產品。

  當然,目前以個人為主體的創造仍有點“小兒科”,但誰也不能忽視這種創新模式對每個人創新潛力的激發。一位參加“創客48小時”活動的IT界資深專家感慨,這些年輕人的表現,讓人們有看到10多年前在美國加州舉行的視頻游戲會議的類似感覺。正是那些會議上的很多點子,造就了現在一些互聯網巨頭的成長機會。

  尤為重要的是,這種匯集不同背景人群加入,倡導開放共享的“輕鬆”玩法,正豐富著創新的模式。當前,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產業日益成型,市場也漸漸“固化”,部分領域甚至出現近乎壟斷的局面,也因此帶來創新力相對下降的隱憂。當IT界進入資本、技術和人才都不缺乏的時代,好的創意變得尤為關鍵。這種創造的新玩法,既是對傳統創新模式的補充,也可能是對傳統創新模式和技術壟斷的突破。

  我們完全可以期待,不同文化、專業背景的普通人,也可以在新的科技手段的裝備下,展現出他們巨大的創新天分。


  《 人民日報 》( 2013年12月23日 20 版)

分享到:
(責編:田雪、文鬆輝)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