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環球走筆:PISA的價值所在

鄭  紅

2013年12月11日08:12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近日,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最新排名出爐,上海中學生在數學、閱讀和科學三個科目均拔得頭籌。引人注目的是,日本、韓國以及中國香港、台北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孩子們,表現明顯優於歐美國家學生。

  以往,由於被貼上“填鴨式教育”的標簽,中國教育常被西方人嗤之以鼻。由於PISA題目具體、對學生創造力要求很高,讓不少國際媒體將視線轉向亞洲,發出“我們能從亞洲學到什麼”的感嘆。

  PISA是經合組織自2000年發起的測試,針對15歲中學生,每3年舉辦一次。由於測試的科學性,很多國家都會根據結果做出調整改進。德國在2000年參加PISA測試時成績平平,特別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堪憂。自此,德國展開一系列學校教育改革,比如統一各州教育標准等。此次公布結果中,德國學生的成績較2009年又有提高,所有項目均列平均分之上。

  德國媒體為自家成績進步感到高興的同時,也請了不少專家介紹“亞洲經驗”。一些專家強調,亞洲的學習文化和歐洲有很大區別。在亞洲,老師享有更高的地位,這與傳統儒家文化有關。在課堂上,學生被要求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課。如果學生有什麼不明白,那不是老師的問題,而是學生不夠努力。此外,大多數中國、日本和韓國的教師都相信,每一位學生隻要獲得足夠的輔導都能夠取得好成績,而在德國這一點常被忽視。

  德國老師往往一人兼任數門課程,教師對於一門科目的鑽研程度與亞洲同行相比略遜一籌,這也是差距產生的原因之一。在德國某些州,數學等科目常因師資不足,需請其他專業老師代課。

  亞洲學生的學習動力也值得深思。德國“明鏡在線”稱,無論在上海、首爾還是新加坡,學生在學校取得好成績,對於教師、家長及家庭來說都非常重要,否則就會丟臉。競爭意識和對成功的渴望,使亞洲學生更加刻苦。有德國媒體舉例說,在中國就連尋找未來的生活伴侶都很看重學歷。

  與世界其他地方的學生相比,上海學生的成績相當於領先數個學期。不可否認,這些學生取得的成績與辛苦投入、犧牲課外時間密不可分,過多的補習班與作業讓他們失去了玩耍、親近自然、參加社會活動的機會,而這樣“失去的童年”再難彌補。上海中學生的優異成績也不能代表整個中國的教育水平,地區間教育資源差異依然較大。但上海學生的好成績告訴人們一個道理,隻要有好的教育制度、科學的教育方法和刻苦努力,人與人之間並不會有太多差距,在知識水平、創新能力等方面並沒有本質不同。或許,促使各國相互學習彼此的先進經驗,才是這個測試真正的價值所在。


  《 人民日報 》( 2013年12月11日 21 版)

分享到:
(責編:田雪、文鬆輝)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