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俠 |
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不是小打小鬧,而是脫胎換骨﹔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而是體制上機制上的根本轉換
我國的改革開放是從農村開啟、從流通入手的。供銷合作社改革始終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農村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農村改革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部署,對我們來說,既是難得的發展機遇,也呼喚著更大的改革擔當。
在35年波瀾壯闊的改革大潮中,對如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壯大合作經濟,我們探索出一些很好的路子,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今年,全系統的全年銷售總額有望突破3萬億元,利潤有望突破300億元,資產總額有望突破1萬億元。可以說,供銷合作社能從計劃經濟體制中走出來,迎來今天這樣一個良好發展局面,靠的正是不斷深化改革。
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點上,供銷合作社要有更大作為,就必須把握自身方位、找准改革定位,從走中國道路的高度,從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角度,將供銷合作社打造成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骨干力量、農村現代流通的主導力量、農民專業合作的帶動力量,成為中國特色農村工作體系和農村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牢牢把握“改造自我、服務農民”這個主旨。
改造自我,就是要按照合作經濟組織的屬性和要求,從體制機制上改革創新。我們是經濟組織,不是政府部門,要按照經濟組織的屬性,轉變機關化、行政化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風,朝著真正辦成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這個大方向,建立一整套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制度體系,堅持用市場的、經濟的辦法手段開展經營和服務。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現在,地方黨委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之所以看重供銷合作社,並不是因為我們有多少行政職能,而在於我們是合作經濟組織,在服務“三農”中能夠更好地利用市場機制,發揮市場主體的優勢和功能。我們應該從這個角度,更好地把握供銷合作社的責任使命,研究供銷合作社的改革方向。
服務農民,就是要結合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密切與農民的利益關系,將為農服務作為供銷合作社一切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深化改革的核心。要通過更好地為農服務,真正做到農民需要什麼服務,就提供什麼服務,把更多農民吸引到我們這個經濟組織體系中來,讓更多農民從供銷合作社分享發展成果。這是衡量供銷合作社改革成功與否的基本標志。
新時期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不是小打小鬧,而是脫胎換骨﹔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而是體制上機制上的根本轉換。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關鍵是看我們怎麼干,看我們自己敢不敢走、能不能走好。事業的接力棒交到我們這班人手上,我們就是要有這麼一份政治擔當,要有那麼一種勇氣和膽魄,堅決克服等、靠、怕、慢的消極思想,通過解放思想凝聚更大共識,真正打贏深化改革這場硬仗。
——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王俠日前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座談會上說
本報記者 杜海濤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3年12月10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