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每日最新評論

董宏達:對小學生跪地求愛不能簡單地說“不”

2013年11月08日08:32    來源:齊魯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董宏達:對小學生跪地求愛不能簡單地說“不”

  作者:董宏達

  前階段,“男女同學平時距離不能小於50厘米”、“男女生不得同桌吃飯”等“笑規”走紅網絡,引發熱議。今天(11月5日),有網友通過蘇州廣電總台爆料平台反映,蘇州公交站台驚現小學生求愛。摟摟抱抱不說,小男生甚至雙膝跪地近5分鐘,全然不顧周圍成年人異樣的眼光。(11月6日新華網)

  小學生雙膝跪地求愛,還無所顧及,著實不正常。媒體和輿論關注可以看作是對未成年的關心,無可厚非。但如果過度關注,甚至當笑料調侃,就讓人覺得不是誠心關注,而是借題炒作,權作娛樂消費,那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

  這樣講,並非主觀臆斷、望風捕影,而是就在那明晃晃地擺著呢——看看各大網站對此報道的處理,幾乎都把網友提供的三張照片,放在顯著位置,並在制作標題時特殊標注“摟摟抱抱”、“鼓掌祝賀”等詞匯,有的還把“屌炸天啊,00后都開始追求愛情了,讓80、90情何以堪?”網友自我調侃,編入“內容提要”,大有不迅速擴散就會落伍之勢。各位,您說這正常嗎?

  “學生談戀愛不是稀奇事,但這年紀也太小了點吧,小學生在公交站台擁抱、親撫、跪地,父母看到了估計要哭天喊地了。”吳先生的話,代表了許多家長的看法。其實,眼下應該做的不是抱怨、憤怒和調侃,而是對小學生早戀怎麼看、怎麼辦。在我看來,至少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其一,要注意保護孩子隱私,不要直接給予曝光。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有點小秘密,他們也需要擁有隱私權。網友把小學生公交站台跪地求愛的照片發到網上,本身就是對孩子們隱私的侵害,而網站競相轉載再次讓孩子們的隱私曝光,使公眾在接受孩子早戀信息的同時,也加重了對早戀孩子的壞印象。雖然沒有具體標注小學生的姓名,但這種忽視未成年隱私保護的做法,如果得不到制止,就容易被公眾默許,進而會產生模仿復制的效應。

  其二,要正視現實,不要放大事實。不可否認,現在的孩子都早熟,這是早戀的重要原因。但許多時候,對學生早戀過於夸大事實,比如,有校園中就流行著順口溜:一年級的小偷二年級的賊、三年級的美女沒人追、四年級的帥哥一大堆、五年級的情書滿天飛、六年級的夫妻一對對。無論是哪個學校,班上傳紙條示愛的不可能沒有,但也不可能“滿天飛”,至於“夫妻一對對”更是夸張了。回到蘇州小學生公交站台跪地求愛上,也不過是示愛的一種形式,頂多屬於過去小孩子“過家家”的發展,是不是真正的“戀愛”也不好說。尤其是平時,家長看到兩個小孩關系要好時,要多觀察,多引導,不能上綱上線,蓋棺論定地說他們在談戀愛。

  其三,要多做疏導,不要一禁了之。學生早戀,直接的危害是影響學習,尤其是小學生早戀,需要遏制甚至禁止。但不能簡單地說“不”,一禁了之。學生早戀,是心理和生理雙重作用使然,單純地強令禁止,恐怕適得其反,抑或表面收斂,暗中越禁越厲害。如果心結打不開,禁到一定程度,可能會出現離家出走等可怕的后果。所以,家長和老師要多做疏導工作,這種疏導不是生硬地講大道理,也不是拿早戀當短處說事,甚至用其他孩子做榜樣來數落,而是要賦有人性地對孩子進行愛心的婚戀教育,講愛慕與愛情的區別,講能力與責任擔當的道理,講早戀心理對學習精力和智力的沖擊,講戀愛與人生的哲理。總之,重在解決心理問題,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戀愛觀,生活觀,學習觀,起到外因的輔助引導作用。

(來源:齊魯網)

分享到: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