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每日電訊:“睜眼說瞎話”的底氣從何而來

何晨陽

2013年09月18日11:25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睜眼說瞎話”的底氣從何而來

■民生周評

面對群眾極度關注的延遲退休問題,某大學教授提出方案:50歲的退休年齡不變,但領取養老金的年齡推遲到65歲。而據媒體報道,在回應“那這15年怎麼辦”時,這位專家道:“讓他們從生產企業退出來,經過培訓參加社會服務,男的去養老院做園丁,女的給老人洗衣服,多好!”“雷語”一出,便招致公眾的猛烈抨擊。

簡單梳理最近的新聞不難發現,曾經集公信、榮譽於一身的名詞“專家”,如今隨著招來網民非議的“雷語”盛行,逐漸被拍磚成“磚家”,一字之差,多了調侃意味,少了公信權威。新華社記者簡要梳理了一些“磚家”的“雷語”:

“不深入群眾”型。廣東省社科院公布的據稱是當地首次對中等收入群體的調查稱,年收入3萬元—7萬元的人群就是中產。結果公布后,被網民質疑為“開玩笑”,網民的話似乎更為可信:入門門檻的月收入隻有3萬元,月可支配收入隻有2000多元,隻能稱作“草根”。

“想出名想瘋了”型。還有一位“教授”對事關群眾敏感神經的房價問題放炮。這位專家在鄭州參加地產年會時說,“評價一個城市主要看房價,房價越高城市越好越吸引人,房價越低城市越不吸引人,越丟人。”“雷語”一出,這位名氣不大的專家瞬間“爆紅”,被網民調侃為“想出名想瘋了”“找罵型”專家。

“自說自話”型。清華大學某教授在微博就李某某事件發表看法時說,“即便是強奸,強奸陪酒女也比強奸良家婦女危害性小”,這位教授的言論一出,便有網民調侃稱當事人是“罔顧法律,自說自話”。

“挑事”型。還是在房地產領域,前有“反對房地產復興的想法都是危害國家利益”,后有“掙不夠4000萬別來見我”的某大學教授,之后又有“25年后北京房價會達到80萬元一平方米”的“預測”走紅,公眾憤怒的情緒頃刻被“點燃”。

專家並非真理的代名詞,但掌握話語權的他們“隨意表態,雷語不斷”似有不妥,因為作為公眾人物,隨便的遣詞造句都可能對公眾產生誤導。

失信容易取信難,一些“磚家”不管因何種理由拋出雷語,毀壞的都是絕大部分踏踏實實、精益求精做學問的知識分子群體形象。

我們堅信整個專家群體依然是社會中“牛虻”般的奮進者,但前提是必須遏制住一小撮“磚家”雷語帶來的公信滑坡勢頭。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