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廣州日報:民營經濟鬆綁方可走出“配角”宿命

馬紅漫

2013年09月17日09:55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民營經濟鬆綁方可走出“配角”宿命

  民營企業的發展環境需得到進一步改善。中華民營企業聯合會在上呈高層的報告中指出,當前影響民間投資的阻礙,除了行政審批繁瑣、融資渠道不暢、稅費負擔過重等老問題,侵犯民間投資權益的現象也有所抬頭。

  對於發展民營經濟,雖然從政策行文到坊間輿論均有較一致的認識,但實踐落實卻遠滯后於理論層面。究其根源,制度層面對民營經濟的市場角色界定不清、既得利益集團對稀缺資源的擠佔,成為民營經濟發展受困的重要羈絆。民營經濟真正突破“玻璃門”束縛,還需要深層次改革予以徹底厘清。

  事實上,近年來關於發展民營經濟的政策頻頻推出。“非公36條”、《反壟斷法》、“新36條”及相關實施細則等政策行文,皆對民營經濟擴容表現出積極的鼓勵和支持態度。由此,民營經濟與傳統壟斷行業間得以有所交集,然而彼此相互融合卻猶如蜻蜓點水,鮮有觸及國有資本的強勢地位。例如,在銀行金融界,包括小額貸款公司在內的眾多民營資本受限於發起人等制度瓶頸難以大規模向村鎮銀行轉型,更無緣涉足主流借貸市場﹔在民航領域,民營航空在航線及時段等核心資源配置上經常被邊緣化,更遑論在遭遇系統危機時可以與國有航空一道享受財政注資扶持﹔鐵路部門雖多次表態歡迎社會資本投資,但民企無法在投資決策、施工建設、財務結算以及人事任免等方面獲得相應話語權的局面遲遲未有打破﹔在石油行業,民營地煉企業頻陷產能閑置窘境,民營加油站也在以往的“油荒”事件中屢屢遭遇“被停供”待遇。凡此種種現象表明,民營經濟未能真正獲得制度層面的公平顧及,“投資無禁區”的倡導在許多重要領域並沒有獲得實質性進展。

  應當指出的是,在市場經濟中民營經濟並不應總處於“配角”地位,其在吸納新增就業、提高經濟活力、社會財富分配等方面同樣發揮著基石作用。民營經濟的興衰直接關乎民富與民強問題,理應得到充分尊重與公平待遇。發達國家經驗表明,隻要預先設定好制度框架和競爭規則,即便向社會資本放開電信、電力等公共服務領域也不會引發經濟格局的混亂,反而在充分競爭中廣大民眾得以享受到質優價廉的公共產品。可見,杜絕民間投資權益受侵犯現象一再發生、為民營經濟“鬆綁”的關鍵就在於,明確政府與市場的邊界,行政力量當盡可能減少對資源配置、市場競爭的干預,專注於經濟布局、秩序維護、市場服務以及嚴格獎懲等工作中來。隻有真正剝離國企的制度福利、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民營經濟才可能走出市場“配角”的宿命。

分享到:
(責編:石冰心(實習生)、文鬆輝)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