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每日最新評論

兩次“首展”透露佳士得信息

2013年09月14日15:22    來源:新民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兩次“首展”透露佳士得信息

■ 一套三冊的《佳士得上海分公司開業慶典世界藝術品展覽》

  ◆ 方翔

  今年4月剛獲得中國內地營業執照、成為進入中國內地首家外資拍賣公司的佳士得,本月26日將在上海舉辦其中國內地首場拍賣會,並將於24日至26日進行預展。此次上海首拍期間,佳士得還將推出私人洽購展,類別橫跨中國當代水墨、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戰后及當代藝術和珠寶首飾。記得1994年4月,佳士得上海代表處剛成立時,也舉行過開業慶典暨世界藝術品展覽。兩次“首展”相隔近20年,而不同的內容和模式,則呈現出藝術品市場的新趨勢。

  從戴維奇到墨菲

  作為佳士得上海辦事處的“元老”,石建邦親歷了1994年的開業。“當時的場面可謂盛況空前,令國人大開眼界。展品內容既有塞尚、莫奈、畢加索等世界級大師。也有中國書畫、瓷器、翡翠珠寶、鐘表以及珍稀郵票。”石建邦表示,當時佳士得的全球首席執行官克裡斯多夫·戴維奇面對記者何時在內地開展拍賣業務的提問時表示,等二三十年就可以,大家聽后都覺得無法想象,現在二十年不到即得償所願。

  相比戴維奇,現在的佳士得全球首席執行官史蒂芬·墨菲已不僅僅將眼光放在拍賣之上,首次舉行的私人洽購展以及佳士得美術學院還將舉辦的一系列特別講座已使我們看到,墨菲已將“棋”下到了藝術品交易的整個產業鏈上。

  藏家視野全球化

  1994年時,塞尚、莫奈、達利、畢加索、夏加爾等世界級大師的作品僅僅是讓人欣賞的,而今年佳士得上海首拍中,畢加索的《坐著的男人》將作為壓軸之作展現在廣大買家面前。歐洲印象派及現代藝術、美國戰后及當代藝術,也都在此次拍賣中有所展現。同時還將推出“安迪·沃霍爾與佳士得(上海)”私人洽購服務。

  從1994年到2013年,中國的藝術品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94年,中國嘉德首次春拍,張大千的《石梁飛瀑圖》以209萬元成交,成為最高拍品,而今年中國藝術品早已進入億元時代。越來越多的中國藏家已開始尋找新的“窪地”:在6月18日倫敦佳士得舉行的印象派和現代藝術夜場拍賣會上,一位來自大陸的買家以57萬多英鎊成功競得塞尚1875年繪制的《唐吉珂德》,之后又以286萬英鎊買下了莫奈的一幅夏日海濱風景畫,而其估價僅為100萬至150萬英鎊。

  統計顯示,每年在紐約和倫敦春秋兩季舉行的印象派和現代藝術作品的夜場拍賣中,成功拍到自己喜歡作品的亞洲藏家在所有藏家中所佔比例一般在6%左右。這或許也是佳士得在上海推出眾多西方藝術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醉翁之意不在酒

  佳士得在上海的首次拍賣之所以成為焦點,另一個原因就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雖然自貿試驗區內文物拍賣的條例未被修改,使得佳士得在上海拍賣文物的希望落空,但對其來說,自貿試驗區的建立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上海開展交易,佳士得“醉翁之意不在酒”。對於像佳士得這樣的拍賣企業來說,自貿試驗區的建立,雖然盤子裡到底能裝什麼“菜”現在還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這裡將是金融、高科技、人才等“高級要素資源”流動的區域。在上海開展業務,可以更好地為中國乃至全球的客戶服務,特別是其可能帶來的物流以及倉儲的便利,更是佳士得所看重的。

  現在的藝術品市場已不僅僅是做交易,更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其中包括從鑒定到最后儲藏的方方面面。從這個角度來說,上海的精致化服務無疑是最大的優勢,而這正是高端藝術交易不可缺少的,加上規劃中的藝術品交易保稅區以及專業配套設施,這無疑使佳士得在藝術市場的競爭中更具有優勢。

(來源:新民晚報)

分享到: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