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5日電(記者田野、吳植)北京警方打掉網絡推手公司、武漢警方查獲特大網絡造謠傳謠團伙……8月以來,中國警方連續祭出重拳治理網絡謠言,彰顯了中國政府維護網絡秩序的決心。
專家認為,打擊網絡謠言與保護網民的言論自由並不矛盾。“治謠”的目的是為了營造健康有序的網絡環境,更好地保護公民的切身利益。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喬新生認為,公民的言論自由不包括“造謠的自由”。
喬新生說,如果言論自由遭到濫用,那麼為了追求自己不正當利益而對他人進行誹謗、污蔑、陷害的事情就會增多。“在混亂的網絡信息秩序中,正當言論就難以發聲,公民的正當利益(包括言論自由權和知情權)就難以得到關注和滿足。”
專家認為,如果把言論自由理解成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只是在言論自由的外延上做了不受限制的拓展,曲解了言論自由的內涵。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田智輝認為,每個人因為立場的不同對言論自由的范圍理解可能不盡一致,但這種自由應當被法律所約束。
憲法第五十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縱觀近日被打掉的幾個涉嫌網絡造謠傳謠的團伙發現,他們無不是在經濟利益驅動之下,通過詆毀政府或他人的名譽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曾經制造傳播鐵道部巨額補償外國游客、張海迪擁有日本國籍等謠言的網絡推手“秦火火”(本名秦志暉)被拘后向媒體表示,他在網上進行炒作的目的是要制造社會熱點話題,引起大家對他的注意,通過快速增加人氣,讓自己的微博成為一個平台。
“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后,“秦火火”發布微博造謠說意大利籍乘客獲賠3000萬歐元。這條微博兩小時內被轉發上萬次,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網絡謠言產生了混淆視聽、擾亂秩序、轉移視線、損害公眾知情權的效果。如果對網絡尋舋滋事行為聽之任之,網絡非但不能增加社會的透明度,反而會導致社會信息傳播更加混亂。”喬新生說。
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沈陽認為,打擊網絡謠言和保護好公民言論自由的權利兩者可以並行不悖。他說,打擊網絡謠言,信息公開是基礎,政府應當強化各部門的信息公開意識,推動信息公開制度。
沈陽說,治理謠言對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管理者需要做到准確界定謠言,並嚴格依照法律辦事。“既要打擊惡性謠言,又要防止濫用治謠權。”
針對每天大量滋生的網絡謠言,沈陽建議在法律框架內強化網絡信用評議制度,讓公眾評議成為第一防線,行政司法成為第二防線。他同時建議在網絡上開展群眾路線,讓網民廣泛參與“治謠”。
田智輝認為,在打擊網絡謠言的過程中,政府不但要做好管理工作,也要做好引導工作。
“政府應該讓群眾明白,隻要不是與事實相反,言之有理的,都可以說,但是這些言論必須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之內。”她說。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