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羊城晚報:民營資本的希望與坎坷

張敬偉

2013年09月09日14:54    來源:羊城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民營資本的希望與坎坷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民間投資政策落實情況第三方評估匯報,研究部署有效落實引導民間投資激發活力健康發展的措施。

由全國工商聯獨立評估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的相關政策落實情況,凸顯新一屆中央政府對民營資本的重視,勢必將推動民營資本進入更廣闊的領域!

2005年2月國務院頒布《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非公36條”)。2010年5月中央頒布了“新非公36條”。兩個“36條”走了5年時間,政策在更新,但也凸顯執行上的尷尬——民營資本依然難以突破體制機制障礙,無法享受完全充分的市場平權待遇。

去年5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又出台《國務院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鼓勵民間投資參與鐵路、能源、電信、醫療等領域建設。在此前后,相關部委紛紛發布支持民資進入的相關文件。當時被人稱為“對內開放”。

從“36條”到今年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央給予民營資本政策支持已走過了8年的市場征途,蘊含著國資與民資復雜的多維的利益博弈與民意呼聲。在8年裡,民營資本對宏觀經濟的貢獻率已超過50%,可是在中國最賺錢企業的排行榜上,位次靠前的依然是央企和國有控股企業。

可見,政策藍圖很美,但現實執行差強人意。具體表現在:一是民企在市場准入方面的體制性障礙﹔二是實施細則不具體、操作性不強或門檻設置過高﹔三是隻有政策設計,而無考核監督,使“好政策”空置。總之,民營資本面臨著難以突破的“三道門”:“玻璃門”、“彈簧門”和“旋轉門”。

在這“三道門”裡,民營資本看到的是近在眼前遠在天邊的政策畫餅——如一些部門出台的民資政策,僅僅是紅頭文件的應景。字裡行間,還是將民營資本當成婢女附庸,並非真心吸納民資進入。一些壟斷行業,對於民營資本充滿恐懼感。這就造成了中央政策有情,壟斷行業無意,民營資本無門的尷尬局面。“三道門”難破,關鍵在於頂層設計的缺陷,如對所有制結構改革的投鼠忌器,害怕民營資本將攸關國家戰略大局的部門給“異化”了。殊不知,一些壟斷行業已經自我異化。從人們對“鐵老大”的怨氣,對“兩桶油”的詬病,對通信行業服務質量的批評以及對國有銀行的亂漲價的不滿,足以驗証一切。中石油的貪腐窩案,更讓人們覺得,必須要讓民資參與進來,更新這些壟斷企業的血統基因。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中國的所有制結構在優化和升華。突破所有制的桎梏,不僅讓民營釋放出更多改革紅利,也有助於國企轉換經營機制和轉變發展方式。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各部門要強化對政策落實情況的督查考核,注重引入社會力量開展第三方評估,接受各方監督,不能‘自拉自唱’。”這對落實國家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將起到實質性的推動作用,使各項改革舉措直面真問題,執行更有力。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有關打破行業壟斷,進一步向民間資本開放市場,將會推出更有現實針對性和實操性的文件。

好政策在倒逼壟斷部門打開“三道門”擁抱民營資本,民營資本也期望在政府執行力保駕下獲得更多發展空間。但在利益的博弈中,民營資本還有坎坷長路要走。

分享到:
(責編:石冰心(實習生)、文鬆輝)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