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廣州日報:地方官端茶倒水能跑來大項目嗎?

社評

2013年08月30日10:50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地方官端茶倒水能跑來大項目嗎?

做企業的都知道,跑政府批文最難。業內調侃稱,這個活兒需要銅頭、鐵嘴、飛毛腿。某部委官員在參加內部培訓時透露,地方政府有政績壓力,重點項目一把手直接挂帥,跑政府批文的地方官長期駐扎在北京。為了加快項目批復,常在部委辦公室端茶、掃地、打開水。

地方官員為跑項目長期駐扎北京,常在部委辦公室“端茶、掃地、打開水”,未必是真,但部委門難進、事難辦未必為虛。此有一例,不久前落馬的劉鐵男,出任國家能源局局長之后在一個公開場合說,“副省長請我,我根本不理他們”、“要是書記省長請我吃飯,我覺得這個面子還是得給的”。副省長都請不動部委一局長,足見權力含金量之不對等。

地方官員進京跑項目有多苦?媒體報道,2012年5月,某鋼鐵基地項目獲批,該市主要領導在發改委大門前親吻核准批文,成為熱點新聞。為了這個項目,該領導從2007年開始跑,足足5年才跑下來,難怪他百感交集。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對此也感慨良多,據他稱,三一重工收購德國企業,德方政府審批程序僅耗時一周,而三一重工的手續卡在相關部門一名處長的手中就長達3個月,而且更換一個螺絲,都要走一遍審批流程。

三五年走完流程,項目獲批,還算“幸運”,據業內人士透露,有的能源項目“路條”申請需要八九年,甚至更長時間。可嘆的是,市場瞬息萬變,某一行業數年前還利潤頗豐,數年后已是夕陽產業,項目批下來也成“雞肋”。像上文提及的鋼鐵基地項目,在鋼鐵產能過剩,產品滯銷、利潤微薄,“一噸鋼鐵利潤買不起半瓶礦泉水”的今天,項目獲批的意義大打折扣。

飽受審批之累,對過多過濫、耗時過長的行政審批嘖有煩言的不僅僅是國內企業,4月24日美國企業就公開呼吁,希望中國簡化投資審批程序,將外商投資“鼓勵類”產業的投資審批制改為備案制。新一屆政府也意識到審批問題的嚴重性,李克強總理公開表示,本屆政府要減少三分之一審批項目。但是,就目前各部委手中擁有的1700項行政審批權和200項得到授權的審批權而言,每撤銷一項都顯得那麼困難,以致中編辦不得不與部委“討價還價”:哪些審批權要撤、撤幾項、什麼時間撤。

審批難,難於上青天,固然與“審批經濟”、“劉鐵男”有關,根子還在於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政府控制主要資源、地方政府企業化運作、大量壟斷性國企、“舉國體制”等,必然伴生無孔不入的政府審批。而資源又逆向聚集,匯向“塔尖”,集中掌控在部委手中,導致地方官員不得不“跑部錢進”,不惜放下架子,在上級官員面前“裝孫子”。下一步的改革,除了要簡政,減少審批項目,簡化審批程序外,更要致力於行政體制改革,減少政府對資源的控制,縮回政府伸向市場那隻“看得見的手”,充分信任市場,激發市場自身活力。

分享到:
(責編:石冰心(實習生)、文鬆輝)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