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敲詐勒索者周祿寶對他的朋友說:揭露黑幕、網絡維權“不失為一個借機發財的好機會”。他利用網絡敲詐勒索,手段之厲害,來錢之多快,比“秦火火”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的網絡斂財手段主要有兩個:唬與捧。
周祿寶“揭露黑幕”騙錢,先找和尚下手。這是很惡毒的一招。他知道“出家人”不諳網絡,容易被唬倒,廟裡又有錢。他抓住鑒山寺和尚說過“捐些善款招財避禍、轉危為安”,就認定鑒山寺存在欺詐行為。他將炮制的文章《和尚吃人不吐骨頭讓誰蒙羞》、《誰拿特權讓桂林山水甲天下搖身變桂林和尚騙天下?》發表並置頂。在之后一個多月內,周祿寶每天更新一兩個帖子、在多家網站發表,他還向國家信訪局、國家宗教協會、桂林市長信箱、廣西旅游局等單位頻繁舉報,向該寺廟連續施壓。鑒山寺和尚碰到現代“拆白黨”,隻好自認晦氣,“花錢消災”,將4萬元打進了周指定的銀行賬戶。
鈔票到手,態度大變,周祿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他又在多家論壇發表文章,如《直面網事,成就網絡監督》,正面宣傳原來“曝光”過的這座寺廟。“昨天還在罵,今天就能夸”。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出爾反爾,莫此為甚!他巧妙地利用了網絡的特點,可以不限篇幅,可以及時刪貼,可以發布后續新聞,“消除不良影響”。一唬一捧,目的隻有一個:牟利。
周祿寶一個隻有初中文化的網絡寫手,卻工於心計,運用發帖、網評、微博作為斂財的工具,利用網民支持“網絡反腐”的心理,鑽了維權的空子,在互聯網上先后對23個單位和相關工作人員、普通群眾實施網絡敲詐勒索,謀劃屢屢得逞。
如果隻有周祿寶在那裡跳騰,他的市面是做不大的。人們不難發現,在周祿寶的背后,隱隱約約有一群合伙者,有一幫推手和抄手。他們的面目有的已經暴露,有的是著名的大v,有的依然躲在幕后。他們心照不宣地勾結一起,把謠言放大,把火燒旺,共享敲詐其成。某地一居民小區的居民與開發商因噪音問題發生矛盾。周祿寶吃了原告再吃被告。他先向居民勒索6萬元,在網上猛轟開發商,再逼房地產開發拿出80萬元,錢一到賬,周祿寶故技重施,又在網上發帖表揚開發商“直面問題、改進問題”。一反一正的帖文,都是通過網絡版主的幫助,周祿寶也分一些“好處”給他們。據悉,那名版主拿了周祿寶給的2萬元辛苦費,又從開發商那裡得到了5萬元好處費。這名版主成了網絡敲詐勒索的同謀者,成為網上的一股黑勢力。
網絡敲詐勒索者周祿寶已被依法批捕,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嚴懲。但是,對於那些周祿寶的合作者,我們同樣主張予以查請,瓦解這股黑勢力,淨化我們的網絡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