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觀點專題>>打擊網絡謠言,共守“七條底線”>>各方評論

對網絡謠言依法亮劍是民心所向

2013年08月26日12:51    來源:法制日報    手機看新聞

王乃玲/畫

  核心提示:當前互聯網上制造傳播謠言等違法犯罪活動猖獗,網絡謠言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公害。人民群眾深受其害,近一個時期以來,強烈呼吁要求整治網絡謠言。日前,在公安部統一部署下,全國公安機關集中開展打擊網絡有組織制造傳播謠言等違法犯罪專項行動,社會各界對於此次專項行動積極贊同,同時還對相關問題踴躍發表建議

  鏟除網絡謠言毒瘤勢在必行

  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營造一個團結穩定的社會環境,這其中也包括營造一個健康有序的網絡環境。無論從普通網民利益出發,還是從國家利益、人民利益角度考慮,大力整治網絡傳播環境,堅決鏟除網絡謠言毒瘤的專項行動都是勢在必行的。

  河北 王風劍 公務員

  網絡謠言給文明帶來巨大傷害

  網絡雖然是虛擬的空間,但不可否認的是網絡更是一個社會大眾接受文化、信息和國事家事的綜合平台,這樣的平台隻有健康向上、傳播的信息隻有真實可信、傳播的文化樣式隻有格調高雅,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娛樂感和享受感,這也是普通大眾對於網絡的一種最起碼的期待。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痛心地看到網絡上一些原本健康自然的大眾新聞、群眾文化漸漸被一些“脫光為榮”、“炫富比奢”、“二奶三奶”和接二連三的負面罵聲所替代,尤其是一些人借助微博、微信、博客等網絡巷道處處散發“內部消息”、“小道消息”,造謠惑眾,迷人耳目,正如新華社記者所列舉的“蛆橘”謠言曾經讓全國柑橘嚴重滯銷、京溫商城女青年“離奇”死亡謠言曾經引發群體性事件等,這些都給我們的社會和社會肌體中的文明道德體系帶來莫大的甚至是無法彌補的損害。

  山東 王自廣 檢察官

  網絡紅人走紅能帶來真金白銀

  “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走紅”網絡是網絡空間缺乏規范的表現。高速發展的互聯網,已經日益成為人們現代生活的一部分,大潮洶涌,難免魚龍混雜。在傳遞巨大正能量的同時,其破壞力也不容小覷。而要想在一望無垠的資訊海洋中“出位”,出丑賣乖、造謠生事、淫穢色情、惡意炒作往往成為一夜成名的利器,在滿足人們的眼球、獲得高點擊率的同時,關鍵是給有關人等帶來實實在在的“名氣”和真金白銀,真假莫明、是非難辨的訊息也使社會變得混沌不清。

  湖北 斯涵涵 職員

  網絡言論為何劣幣驅逐良幣

  為什麼網絡言論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可能有這樣幾個原因:一是正面發聲怕被冤枉成“水軍”,會遭網友“人肉”,進而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二是怕得罪人,面對民眾的疑問或指責,明明知道真相,卻怕直言傷人,給自己惹來麻煩﹔三是怕說錯話,怕用詞不慎被人揪住,引發“次生災害”。尤其是一些公職人員,唯恐言多必失、禍從口出,索性無聲無語,在熱點事件甚至錯誤言論前裝聾作啞。

  江蘇 平向坡 教師

  打擊網絡謠言才有輿論正義

  網絡平台是一個重要的監督平台,很多時候,因種種因素制約,當舉報者害怕打擊報復不敢實名舉報時,網絡便成為最后的救命稻草。如果網絡本身泥沙俱下,任由一些網絡推手制造一些危言聳聽的新聞,那正常的曝光就很難吸引公眾的關注了,因為和造謠的賣點與噱頭相比,現實的舉報內容、曝光內容遠遠比不過網絡推手的想象力。當公眾審丑疲勞了,那一般的丑陋便很難引發關注,此時所戕害的,必然是輿論正義。換言之,打擊網絡謠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有利於網絡反腐、輿論監督的。

  雲南 龍敏飛 媒體人

  用法律紅線拴住謠言翅膀

  對於網絡謠言的防范和治理,我們可以要求政府主動及時全面公開權威信息,積極引導輿論﹔也可以要求網絡管理者盡到更加嚴格的審查注意義務。但更應借助法治手段,將遏制網絡謠言在內的社會輿論監管納入法治軌道,依法予以嚴厲打擊。司法機關的介入,不但有助於及時定分止爭,淨化網絡環境,更重要的是,司法機關對於網絡不當言論以及謠言的最終處理,能夠及時把網絡造謠者清除出去,避免造成更加嚴重的后果,同時對於網民以及現實社會人們的行為都能起到指引、警示作用。

  北京 吳獻雅 法律人

  整治網絡謠言必須標本兼治

  對網絡謠言做到標本兼治,首先要靠廣大網民守法自律,文明上網,不信謠、不傳謠。對受到網絡謠言蒙蔽者來說,應善於在第一時間積極回應,披露真相,曝晒“造謠者”的險惡用心,讓其臭名遠揚。其次,對網站而言,應加強自律、嚴把關口,加強信息發布管理,不給網絡謠言提供傳播渠道。

  當然,“網上治謠”要想真正取得長效,還有賴於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盡快制定嚴管網絡謠言的法律法規,對網絡謠言的行為性質、責任認定、危害賠償以及管理的主體、程序、監督等從法律上給予明確的界定。同時,更要靠依法管理,依法追究造謠者責任,鼓勵、幫助受害者拿起法律武器維護權益。一言以蔽之,要徹底鏟除網絡謠言滋生的土壤,不僅有賴於法律的約束力和震懾力,更有賴於社會透明度的增強和廣大網民素養的提升。

  江蘇 吳學安 法律工作者

  僅打擊網絡造謠者還不夠

  可以設想,有了警方的該出手時就出手,造謠傳謠者想必應當有所顧忌並及時收斂才是。不過,網絡推手公司被查處以及對“網絡紅人”刑拘之后,編造謠言的老套伎倆仍舊屢試不爽,甚至還形成了一條有利可圖的產業鏈,這背后所折射出的社會心理與群體心態,或許更需要反思。

  江蘇 吳江 自由撰稿人

  要形成人人自律的網絡氛圍

  要杜絕網絡謠言,必須大力提倡文明上網的社會風氣,形成人人自律的網絡氛圍。首先,作為網民,最基本的一條就是嚴格遵守互聯網的法律規定,做到文明上網,不發布、不傳播謠言,做到對自己負責﹔其次,要保持理性的上網心態,對於那些來源含糊、似是而非、危言聳聽的信息,要善於分辨,做到不聽不信,不助長謠言傳播,做到對他人負責﹔此外,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講,更應該嚴格把握信息發布的管理,珍視自身的公信力建設和職業操守,不被謠言制造者所利用。

  黑龍江 岳明珠 企業職工

  推動網絡社會走向美好未來

  此次北京警方向網絡犯罪果斷“亮劍”,既體現了維護網絡社會秩序的法律權威,也體現了尊重廣大網民意願的精神,是在以實際行動向各種網絡犯罪宣戰。網絡犯罪,不打擊不可能自行消亡,不依法懲治,也不可能讓那些網絡名人遵守網絡底線和規矩。網絡社會是億萬網民共有的社會,網絡空間需要真實、客觀、有價值的信息,任何在網絡上大搞詐騙活動、大肆散布謠言的行為,都是不為廣大網民所容忍的。

  所以說,北京警方主動出擊,揮重拳懲治網絡犯罪,既是網絡上的民心所向,也是現實中的民心所向。對於網絡犯罪,各地警方還要保持露頭就打的高壓態勢,一鼓作氣,一打到底。唯有如此,才能構建起和諧、穩定、安全的網絡社會環境,也才能推動網絡社會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北京 舒心萍 市民

(來源:法制日報)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