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觀點專題>>打擊網絡謠言,共守“七條底線”>>各方評論

牟取利益是“網絡大謠”的真實目的

2013年08月26日12:46    來源:法制日報    手機看新聞

  本報評論員

  隨著北京警方對爾瑪公司調查的不斷深入,隱藏在各種喧囂網絡鬧劇背后的利益鏈條開始浮出水面。為什麼有人敢於瘋狂造謠,為什麼有人願意進行惡俗炒作,其實都應了那句老話:“無利不起早”。利益是所有這些網絡謠言和炒作背后最物質、最真實的存在。

  “秦火火”隻有高中學歷,無才無德,唯一的強項就是膽子夠大、臉皮夠厚,他冒天下之大不韙“謠翻中國”的目的隻有一個——贏得知名度賺大錢。用他的話說就是“要掙錢、先掙名”,有了“名氣”,哪怕是惡名,其后也自然會有不盡財源滾滾來。

  “立二拆四”作為爾瑪公司的負責人,雖然他的做法比“秦火火”要“高明”一點兒,但根本目的還是牟利。他的牟利手段主要有三:一是“重口味”包裝炒作無底線“女星”,在她們走紅后獲取演出、走穴等相關利益﹔二是收錢炒作一些企業,以達到為企業或其產品推廣營銷的目的﹔三是先造謠、抹黑、丑化一些企業、領導或名人,然后再對其敲詐勒索、收錢刪帖,兩頭得利。而無論是哪一種手段,都在嚴重挑戰法律與道德的底線,對社會秩序與網絡健康造成極大危害。

  值得注意的是,在網絡謠言和網絡炒作的利益鏈條上,網民的關注度是非常關鍵的一環。沒有網民的關注、轉發、評論、跟帖,造謠傳謠者的表演都是白費,其背后的利益也就自然成空。常言說得好:“演員是瘋子,觀眾是傻子”。網民在各種網絡謠言和炒作中扮演的應該就是觀眾的角色吧。面對那些針對政府、官員、名人、富人的謠言和炒作,一些網民不加辨識,動輒群情激憤、慷慨激昂,擺出一付“誓死捍衛正義”的架式,卻突然發現這一切都是假的,是被人制造出來的幻象,網民們的口水和感情被浪費了,公眾的良知和正義感被褻瀆了。

  公眾的良知和正義感在任何時候都是一個社會最可寶貴的正能量,這種正能量匯聚起來就可以形成推動社會走向民主、法治、文明、進步的強大動力。“網絡大謠”們精心設局、百般挑逗、大肆煽情,以達到綁架網民社會正義感為自己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這其實是對公平正義、社會良知的最大羞辱和戲弄。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在網絡謠言和網絡炒作的利益鏈條中,還隱現著一些“網絡大V”的影子,個別“大V”利用自己在網上長期聚斂起來的人氣,暗中與推手公司勾結,偷偷干起了收錢轉發謠言的勾當,假借“求辟謠”的名義傳播謠言,助紂為虐,放棄了網絡名人的責任與擔當。對此,廣大網民也應當保持足夠的警惕,在追隨網絡名人的同時,不能甘當“腦殘粉”,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

  弄清了網絡謠言和網絡炒作背后的利益鏈,廣大網民也就有責任從自身做起,斬斷謠言的利益鏈,隨時在頭腦中繃緊一根拒謠、防謠的弦,堅決不做利用謠言和炒作牟利者的道具。

(來源:法制日報)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