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火火”火了,一直很想“出名”的秦志暉終於“夢想成真”了。隻不過,這把由“秦火火”親手點起來的“火”突破了底線,把他自個也給“燒”了。
8月19日,“秦火火”(真名秦志暉)因涉嫌尋舋滋事罪和非法經營罪,被北京警方抓獲。據通報,自2011年7月以來,秦志暉先后用“中國秦火火”、“中華秦火火”、“瀟湘秦火火”、“華夏秦火火”、“炎黃秦火火”等12個“馬甲”,在網上發布和轉發謠言3000多次。轟動一時的“7·23”動車事故政府花2億元天價賠償外籍旅客、雷鋒生活奢侈、張海迪擁有日本國籍等謠言,皆為此人信口捏造。此外,“秦火火”還與“立二拆四”(真名楊秀宇)等人組成網絡推手團隊,使用淫穢色情手段包裝欲出名的女孩,宣揚病態價值觀,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以刪除帖文替人消災、聯系查詢IP地址等方式非法攫取利益,嚴重擾亂了網絡秩序。
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傳播者。一人一賬號,就可以在網絡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但虛擬不是虛假,娛樂不能愚弄,網上活動也是有底線的。倘若有人想效仿“秦火火”之流“謠翻中國”,就是突破了網絡底線,結局必是“玩火自焚”。
當前,移動互聯網已滲透進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休閑娛樂到人際交流,有人戲稱“WIFI”已成為馬斯洛“基本需求層次理論”的最底層需求。如果充斥網絡的盡是些“毀三觀”的信息,人們的健康生活就會受到干擾。如果一個人長期沉浸於此類負面信息,就難免思維畸形,道德觀錯亂。比如秦志暉,在接受警方調查的時候承認自己“不務正業,80%都是負能量”。
另外,“秦火火”的一些低端、拙劣謠言之所以被廣為轉發,除了網民的盲信、不查之外,與部分微博“大V”們的推波助瀾分不開。“大V”們粉絲眾多,且積攢了一定的“信譽”,他們轉發過的東西,勢必造成傳播的鏈條效應。在案件審查過程中,“秦火火”初步交代,他們和某些人達成了協議,互相幫轉微博。
此前,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舉辦的“網絡名人社會責任論壇”上,微博“大V”們達成了“七條底線”共識,即:法律法規底線、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和信息真實性底線。“秦火火”案件更加佐証了“七條底線”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七條底線”不僅是名人共識,也是社會共識,是所有在互聯網平台上活動的網民都必須恪守的“bottom line”,破了“底”就是踩了“線”——既是“邊界線”,也是“高壓線”。
秦志暉這把“火”在以自己為祭品燃燒之后,滅了﹔但網絡世界中還有更多的“秦火火”,他們信奉網絡炒作,慣於煽動網民情緒與情感,認為隻有反社會、反體制,才能火起來。對此,必須倡導堅守“底線”,必須建立相應的制度規范,對造謠、傳謠行為進行嚴厲打擊、依法懲處,從而營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安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