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觀點專題>>打擊網絡謠言,共守“七條底線”>>各方評論

人民網評:不守公序良俗的網絡營銷理當狠打

鄭之文

2013年08月26日12:4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日前,北京警方按照公安部統一部署,根據群眾舉報,依法立案偵查,一舉打掉一個在互聯網蓄意制造傳播謠言、惡意侵害他人名譽,非法攫取經濟利益的網絡推手公司——北京爾瑪互動營銷策劃有限公司,抓獲秦志暉(網名“秦火火”)、楊秀宇(網名“立二拆四”)及公司其他成員。

鐵道部已向在“7•23”動車事故中意大利遇難者茜茜協議賠償3000萬歐元(折合人民幣接近兩億)、張海迪擁有日本國籍、李雙江之子並非其親生的……這些聳人聽聞的“內幕消息”一經“意見領袖”轉載后,個個都成了網絡焦點。但誰會想到就是這些“勁爆”的話題,不過是“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的閉門造車的“成果”?

2013年7月20日,全國公安機關集中打擊網絡有組織制造傳播謠言等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拉開序幕。而今,一干“網絡紅人”落入法網,因涉嫌尋舋滋事罪和非法經營罪被警方刑事拘留,此事在輿論中一石激起千層浪。

莎士比亞說過,“謠言是一隻憑著推測、猜疑和臆度吹響的笛子。”推手捏造的網絡謠言,是基於博眼球訴求而無底線、無下限的商業炒作。就像“立二拆四”在炒作秘籍中說的,“從情感情緒情欲入手。讓網民覺得自己智商優越,讓網民站在道德高點。讓網民哈哈大笑。把自己的策劃放在二逼傻逼的位置上。才會觸動網民G點,激發網絡高潮。”在這個邏輯中,沒有對社會秩序的考量,沒有對公序良俗的敬畏,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近年來,伴隨著“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等事件的勃興,網絡推手成為一種朝陽職業。據說以北京為例,專門的“網絡推手”公司就有100多家。業內人士稱,中國現在的專職“網絡推手”至少有數萬人。此前,中國青年報的調查顯示:52.5%的被調查者認為應把其作為年輕人的就業渠道加以鼓勵和規范﹔23.4%的人則表示弊大於利,應予以限制或取締。

以網絡推手為基礎的網絡營銷,本身無可原罪。事實上,於建嶸教授在網上發起的“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活動,也是一場網絡營銷。就像從業者問的,你覺得“引起別人注意”是否是一種本事?如果你回答“是”,那麼你就肯定了網絡推手的價值。但是,不管哪個行業,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網絡營銷既要遵循其特定的市場規律,更要遵循現實生活中的道德與法紀。不能說因為披著“網絡”的外衣,自由的彈性就可以無邊無際。

無論是公益的還是商業的,網絡營銷都當恪守自己的邊界。有一點需要厘清:“網絡紅人”東窗事發,並不意味著對網絡管制程度與取向的變化,不過是依法辦事而已——它既不針對“網絡”,也不是特別關照“紅人”,而是劍指明目張膽的違法行為。就此而言,網上網下,自當一律平等。

早在去年10月底,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總裁胡延平等知名人士就發起“轉發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責任,讓微博更清澈”的公益倡議,呼吁淨化網絡平台。2013年8月10日,網絡名人社會責任論壇在京舉行,此次會議達成共識的“七條底線”,與其說是網絡名人的行為准則,不如說是中國網民應恪守的秩序新規。中國的互聯網發展迅猛,各種網絡生態,是到了該整肅風紀的時刻了。

面對一個人“3年編造300多條謠言”的現實,所有的共識無非一句話:淨化網絡世界,法律不能袖手旁觀。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