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24日電 正在開展的嚴打網絡謠言專項行動引發強烈反響,廣大干部群眾在稱贊這一深得民心之舉時,熱議如何淨化網絡環境,認為隻有完善法律法規,維護良好秩序,守住應有底線,才能形成聚合效應,使互聯網世界充滿清新空氣和燦爛陽光。
上海政法學院教授湯嘯天表示,打擊網絡謠言是深得民心之舉,對暴力謠言的縱容是對公共安全的怠慢失責。在“七條底線”中,真實性底線是基礎,也最為重要,刻意捏造謠言的行為應該受到法律的嚴懲和社會輿論的譴責。希望“七條底線”形成聚合效應,切實將謠言阻擋在網絡空間的大門之外。
黑龍江省互聯網宣傳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網管處處長張延明認為,網絡謠言污染了網絡環境,擾亂了社會秩序,嚴重損害了我國互聯網的形象和公信力。針對謠言源頭、傳播途徑和受眾三個要素,僅靠執法部門嚴打是不夠的。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形成常態化的監管機制,網民、網站、監管部門要“擰成一股繩”,讓謠言不攻自破、無處藏身。
北京市政府新聞辦主任王惠提出,要通過疏堵並舉等多種措施治理網絡亂象。一方面,要對惡意制造、傳播網絡謠言的行為依法懲處,形成威懾效應﹔另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多發布社會關注的正面信息,擴散正能量,不給網絡謠言生存空間。
海南大學校長李建保認為,網絡監管必須嚴格到位,作為第一道防線的網站經營方,應該摒棄一味追求“眼球”經濟、忽視社會效益的短視行為,從強化法律意識和提高技術水平層面,加強對各類信息的甄別和監測,把好淨化網絡空間的第一道關口。
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樊亞平說,廣大網民也要自覺接受法律和道德的約束,承擔起共同淨化網絡空間的責任。對於一些未經有關部門核實的信息,不能輕信盲從,更不能隨意傳播,隻有網民堅持理性思考,不信謠、不傳謠,才是減少謠言擴散途徑和滋生空間的有效方法。
天津社科院社會學所所長張寶義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對造謠傳謠的法律規定並不多,體系也不完善。他建議,健全完善法律法規,對造謠傳謠行為有詳細嚴密的規定﹔打擊網絡造謠傳謠要嚴格執法,保障程序正義﹔加強制度化及長效機制建設,提高網民分辨能力,切斷謠言傳播的渠道。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生劉步升、劉曉賀告訴記者,他們平時喜歡上網看微博,對於網上有關體育運動、養生類微博很感興趣,但是對於一些社會熱點事件,有自己的思考與鑒別,不會隨意轉發。他們認為,大學生尤其應該增強對網絡事件的鑒別能力,同學們很支持國家對於淨化網絡環境所採取的措施。
嚴打網絡謠言是民心所向,得到了網民的認同。上海一家公司職員孫璐表示,作為普通網民,很希望有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一些個人和組織為了私利刻意捏造、傳播假消息,煽動社會情緒,理應受到法律制裁。網民應該意識到,隻有守住底線才能吸引“粉絲”,在發帖或轉發時應該有原則、有取舍、有判斷,共同自覺維護網絡環境。(記者 黃安琪、趙仁偉、林苗苗、鄒大鵬、傅勇濤、翟永冠、馬意翀)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