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七條底線” 共鑄健康網絡環境系列評論之六:
隻有固守底線才有互聯網的未來可期
齊魯網評論員 丁琪
秦火火被捕,使人們看到謠言治理終於形成全國之勢。這是中國第一起因非法傳播謠言而高調進入輿論場的事件,具有重大的標志性意義,它讓人們清晰地認識到造謠和傳謠需要付出高昂成本。(8月23日中國網)
伴隨著網民數量的幾何型增長,我國如今已成網民群體最為龐大的國家。"大"雖然並不能意味"強",但預示"多"並不牽強。多,有時是人多力量大,有時也會成為人多瞎胡亂。一個"亂"字,則代表了是非多和亂象多--原本一清二白的真相可以眾口難調,應該眾口一詞的真話卻也能莫衷一是。
於是,在網絡語境和現實氛圍交織下,群魔亂舞這一詞,不僅悲哀地成為我們在看網和用網時的一種心情映照,更讓我們的理性和公正之心時時備受質疑現實的煎熬。
這與其說是妖言惑眾、顛倒黑白惹的禍端,不如說是由我們草率的輕信和無知的盲從而引發。但凡一個正常人皆有參與社會、表達情緒的願望,但參與和表達的出發點是形形色色的。正因為初衷不一,所以其所言所行便會更具指向性,便會變得光怪陸離。為站隊而加入戰隊,何嘗不是盲從?為戰隊而對異見者挖空心思地擠兌,於是就營造了網絡一派"世人熙熙,皆為利來,世人攘攘,皆為利往"的亂象,我們在對其美其名曰言論自由、信息公開的前提下,卻從來沒有弄懂過所謂的公民話語權與運用措施與手段對其進行保障之間到底應該如何換算。
正如法律保障下的公民自由不可侵犯,失去保障的自由也算不上真正的自由。自由女神腳下誕生過林林總總的約束互聯網應用方面的法律法規和互聯網管理制度,並通過立法授權政府對互聯網進行監控。我國網民之眾、網民增速之快、互聯網產業發展潛力之巨大,無不昭示著網絡空間的規則、秩序除了以網絡"內力"找尋規律,更不能脫離法律條文和規章制度的管制而一味放任。網絡信息的粘合力能使其影響風暴瞬間即成網絡颶風,其殺傷力不言而喻。"網絡畢竟不是法外之地,超出邊界必然受到法律懲罰"只是在講述一個最簡單道理、提出的一個最低要求。法律解決不了道德層面的問題,但是,隻有筑牢底線、守牢基礎,才能夠激發出更多道德的現實感和自覺性。
秦火火等網絡謠言制造者在互聯網上的一把火將自己燒焦,從法治角度而言,接受法律的審判自是必然﹔從道德角度講,落一個群起而攻、萬眾唾棄的下場也是咎由自取。打在秦火火臉上的一記耳光為各種覬覦互聯網者和在互聯網蓄意制造傳播謠言、惡意侵害他人名譽、非法攫取經濟利益者敲響了警鐘,也為那些急於站隊而加入"網絡戰隊"的網民提了一個醒--我們的無知一旦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我們便無辜地主動放棄了自我原有的良善。
在固守互聯網法制、道德底線的問題上毫無爭議。維護客觀公正、平等正義就是維護我們自己。任何事物,一旦將最基本的底線問題提上議事日程,我們既不無視危急關頭懸崖勒馬的驚險,還要看到尚有社會土壤滋生各種險境的悲哀,更需深刻理解維護正義就是維護我們自己的道理。
對照前不久 "網絡名人社會責任論壇"上各方達成的"七條底線"共識,底線有多低,便說明當下互聯網上唯恐天下不亂者其用心有多險惡,說明"不是法外之地"的互聯網上充斥著諸多無法無天之言行形勢之嚴峻。從法制的層面約束,從道德的層面相信。網絡謠言不止,便難以杜絕網上戾氣與現實郁結的惡性互動,更難以制止網上亂象發酵成現實中的自戕互怨。固守"七條底線",讓互聯網有未來可期。
系列評論之一:守住“七條底線” 暢享網絡自由
系列評論之二:“七條底線”是網絡文明時代的自律
系列評論之三:“七條底線”是互聯網走向文明繁榮的基礎
系列評論之四:堅守“七條底線”僅有自律遠遠不夠
系列評論之五:守住七條底線才能hold住網絡
(來源:齊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