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羊城晚報:“官員體驗,民生改善”

張敬偉

2013年08月16日14:53    來源:羊城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官員體驗,民生改善”

今夏高溫天,市民乘坐沒有空調的公交車可謂是備受煎熬。日前,蘇州市交通局局長邵建林就親身體驗了一把“蒸籠車”。體驗之后,他承諾將盡快將非空調車換掉。(15日《揚子晚報》)

炎熱盛夏,沒有空調車,司乘人員的確受不了。如果沒有交通局長的體驗,蘇州公交的空調時代將延后一年。顯然,此事展現了一個顯然的事實——官員體驗,民生改善。對公眾而言,這樣的事實應該成為現實常態。

讓官員走出衙門,親身體驗民間疾苦,是改善民生的有效手段。現代中國,法制框架已經搭建,法治進程還在路上,在民意蘇醒和權利意識增強的社情民意下,各級官員走進民間,就有了更為現實的意義。

首先,接地氣諳民情,才能及時把握民生脈搏,掌握輿情民意,及時調整公共決策。就像蘇州市交通局長走進公交車才曉得公眾乘車的艱難,才會提前做出更換空調車的決策。

其次,官員走進民間,才能舒緩民眾怨氣,重構黨群干群關系。隻要官員關心群眾,沒有人和官員過不去,和民眾打成一片,就能獲得民眾擁護。

其三,到群眾中去,了解民間疾苦,也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基本要求。在大樓裡、在豪華車裡和在會議室裡,官僚習氣就會形成,決策過程就成了幾個官員的舉手表決甚至一把手的輕率決定。如此,公共權力就失去了公共性,畸變為尋租謀私工具或異化為特定利益群體的靠山﹔脫離民生隔膜民意,公共權力越有“作為”,權利受損越重,民意愈發不平。

公眾所想者,不是官員的作秀,也非運動性的整風,而是企盼官員們都能夠常態化地走進民間,了解民生多艱,節制權力之欲,從而實現權力制度化法治化的理性目標。

分享到:
(責編:石冰心(實習生)、文鬆輝)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