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中青報:“中國很復雜”不是拒絕批評的借口

曹林

2013年08月16日08:42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中國很復雜”不是拒絕批評的借口

聽韓國記者李成賢抱怨:中國人跟外國人辯論時經常說“你不懂中國”,這個說法,常引起外國人,特別是來自西方國家人的不滿。他們認為這是中國人缺乏邏輯、証據,不能說服對方時,使用的“防御性”說法。“你不懂中國”,是不講邏輯的表現,有事說事有理說理,用事實和邏輯說服別人,而不是用“你不懂”作擋箭牌,去回避必要的論証。

與“你不懂中國”類似的反邏輯表述是:中國很復雜。連在一起說就是:中國很復雜,你不懂中國。某些人經常將“中國很復雜”挂在嘴上,甚至總結出什麼“復雜中國論”,拿著翻版的“特殊國情論”自鳴得意,以為自己發現了什麼新理論。

所謂的“中國很復雜”,首先不過是一句正確的廢話。說到對一個國家的認知,哪個國家不復雜呢?有各個階層,各種族群,不同的文化水平,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信仰,社會被膚色、信仰、貧富、民族、城鄉、職業、階層等割裂成了不同的人群。沒有一個國家會承認自己很簡單。美國簡單嗎?不簡單,美國很復雜。德國很復雜,日本很復雜,韓國很復雜,復雜是一個社會的常態,所以,說一個國家很復雜,完全是正確的廢話。

所謂的“中國很復雜”,也是一個自設的偽命題,因為隻要思維正常的人,都不會把中國想簡單,不會以“一葉障目”的視角以偏概全、以點代面、以想象代現實去看待中國。不至於看到北京的富足繁華和上海的摩天大樓,就以為中國都是北京上海﹔不至於看到西部地區的貧窮落后,就以為中國還停留於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不至於遇到幾個在海外旅游時不文明的國人,就以為中國人都那麼缺乏文明素養﹔也不至於認為用某個簡單的、烏托邦式的制度安排,就可以解決所有的中國問題——這恰恰是專制者常有的思維,自負地用一個簡單、整齊、劃一的設計,去改造復雜的社會和人性,削足適履。

中國的改革就是承認人性和社會的復雜性,拒絕由某個專斷意志去改造社會,而由市場和法治去調節社會,尊重多元與個性,尊重社會的復雜性,和而不同,各美其美。

開放的歷史進程,就是中國融入世界的過程,讓世界了解中國,告訴世界一個真實的中國,避免總是在自我封閉和排外中被誤解、被邊緣和被孤立。在這個開放的過程中,中國需要提升自己向世界說明自己的能力,讓有公信力的人、以世界看得懂的方式、聽得懂的語言、熟悉並認同的邏輯去向世界說明中國,讓中國“可以理解”。而一句“中國很復雜”、“你不懂中國”則帶有情緒化的排外色彩。別人不懂中國,並不一定就是別人的問題,也許源於中國不夠開放,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姿態去讓別人懂我們,而不是指責別人“不懂”。中國很復雜,我們應該在開放中把這些復雜呈現出來,用事實和邏輯論証“別把中國想簡單了”,而不是以“中國很復雜”去自我神秘化和自我封閉化,把“復雜”當成防御武器。

“中國很復雜”這句正確的廢話,會推論出不少讓人不安的結論。比如,“中國很復雜”在有些人那裡,就能推出反改革的結論。既然中國的一些問題很復雜,不像想像的那麼簡單,牽一發而動全身,隱藏著巨大的風險,有很多不可預期的后果,那就不能輕易改革了。公車改革很復雜,不能輕易改﹔養老金並軌改革很復雜,那就別改了﹔戶籍制度很復雜,不能輕易改……隻說復雜,卻從來不解釋復雜在哪裡,於是“復雜”就成了冠冕堂皇的反改革借口。

“中國很復雜”還能推論出“中國可以例外”,可以拒絕常識,可以不守常規,可以反世界潮流。公布官員的家庭財產是一個政治常識,為什麼我們的很多官員就可以不遵守呢?而拿“中國很復雜”作借口似乎就可以例外了,因為我們很復雜啊!

“中國很復雜”還是拒絕批評的一種萬能借口,有人批評中國一些社會問題時,就會聽到這種防御性論調。這是一種輕蔑傲慢的態度,中國很復雜,你了解了這種復雜之后才能批評,或者說你了解了這種復雜后你就不會批評了,可到底如何才叫了解了“復雜中國”?

確實不能把中國想簡單了,不能以偏概全,但不必將這話挂在嘴上當成一種拒斥批評、拒絕改革、拒絕常識的防御武器。有理說理,用事實和邏輯去說服,把復雜的事實擺出來讓別人去判斷和理解,用外人聽得懂的話去讓外人了解一個全面而真實的中國,而不是用“復雜”自我神秘化和妖魔化。

分享到:
(責編:石冰心(實習生)、文鬆輝)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