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環球走筆:走出心靈傷城

韓碩

2013年08月16日08:32    來源: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最近,關於“獅城”新加坡的一組數據,和人們心目中的該國傳統形象頗不相符。2012年新加坡發生了近500起自殺案,同比增長29%,創下20年來新高。這件事引起了社會及輿論的廣泛關注。

  新加坡的城市基礎設施排名世界第一、全球城市生活質量調查排名居亞洲之首,剛被權威機構評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此前筆者出差時,對該國井井有條、干淨整潔的城市印象極為深刻。但為什麼自殺案件迅速攀升?

  一名新加坡年輕人的話,道出了很多人的內心隱憂:學業的緊張、工作的壓力、較高的物價、快節奏的生活和對未來的憂慮,一直困擾著他及身邊很多人,優質生活環境掩不住人們的孤獨感和焦慮感。

  壓力導致的自殺事件已成為許多國家不得不正視的社會問題。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球每年約有100萬人選擇自殺,過去45年裡全球自殺率上升了60%,預計到2020年每年自殺死亡人數將達到150萬。

  是什麼讓現代社會的人們變得愈加脆弱?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克姆在其著作《自殺論》裡指出:“自殺不僅僅是個人心理活動的結果,也是社會影響的結果。”現代化的城市生活在給居民帶來豐富物質享受及便利生活條件的同時,也拉響了精神層面的“警鈴”:人們在學業、工作、家庭、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壓力,伴隨著城市中林立的“水泥森林”逐漸上升。

  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奏緊張,人們仿若身處過山車,頭暈目眩,難免迷失方向。有專家認為,導致輕生的生理及心理因素主觀性較強,但社會因素卻可通過政策干預等外部力量進行遏制。有很多國家現已建立了應對自殺的相關預防機制,譬如在社區開展心理疏導、開設心理咨詢熱線和辦公室等。但預防自殺不僅是衛生機構和組織的工作,教育、媒體等社會機構,甚至包括許多經濟部門都需要參與其中。如何對競爭社會中的人們進行心理調適,營造理性平和、樂觀向上的社會心態,需要全社會各部門為之付出努力。

  經濟高速增長並非幸福指數大幅上揚的保証。聯合國2012年發布的《全球幸福指數報告》指出,較幸福國家一般比較富裕,但收入與幸福並無必然關系:人類生活質量不斷上升,但富裕亦會造成煩惱,經濟增長伴隨而來的諸如信任缺失、焦慮等社會問題,讓人們難以忽視。

  香港電影《傷城》裡說:“隻有心靈告別傷城,才會永遠離開傷城。”現實壓力可能會筑起人們心中的“傷城”。擺脫“幸福悖論”,關愛社會脆弱群體,深化生命教育,是健康社會需要認真思考的。


  《 人民日報 》( 2013年08月16日 21 版)

聯系本文記者

韓碩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責編:田雪、鄭青亭)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