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南方日報:濟南老火車站“死”得太冤

潮 白

2013年08月15日08:43    來源:南方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濟南老火車站“死”得太冤

本月初,濟南市舊城開發投資集團對外公布,將投資15億元修建濟南火車站北廣場,其中包括“原汁原味”地復建21年前拆除的老火車站以及行包房。對這樣一件“文化盛事”,山東省建筑大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授卻給出了“一蠢,再蠢”的評價。一蠢,是當初的拆﹔再蠢,是現在的建。從這個評價中,不難讀出某種悲憤。

本來隔著千山萬水,筆者對濟南老火車站沒什麼概念,湊巧剛看過《老照片》第八十八輯,該輯的封面專題就是濟南老火車站。那組來自慕尼黑檔案館的照片,記錄了1911年老火車站即將建成時的情景,相信看過的人,都會為造型優雅的日耳曼風格建筑感到震撼。對擁有集體記憶的濟南人來說,想必更“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何況濟南老火車站的歷史意義還遠遠超過了建筑本身,用濟南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的話說,“它影響了濟南城市的發展”。這樣的建筑,怎麼會“蠢”得想到拆掉呢?

濟南老火車站“死”得太冤,客觀方面不過是為了擴大站場而已。據說“濟南火車站當年每天的客流量達5萬人,並且以每年3000人的速度增長”,這就得推陳出新了。新客站立項是1991年的事情,這要放在今天,算個什麼理由?休說易地新建個火車站,便是新建省會城市也已成尋常之事。南方都市報記者昨天梳理了一下去年和今年我國31個省會城市、直轄市的政府工作報告,發現提出造城計劃的共有24個,佔省會城市總數的77%,其中計劃對原有的新城區進行開發和建設的有4個,提出建造新城區的有20個,把他們所規劃的新城區總面積累加起來,超過6個新加坡!在這種大手筆之下,哪裡會找不到一個新火車站的容身之地?

而濟南老火車站遭到滅頂之災,終究還該是主觀方面的因素,人禍。1992年7月2日上午8點05分,是有心人記錄下的老火車站開拆的時刻。那個時候,神州大地已經諳熟“文化搭台、經濟唱戲”之道了。當時的主政者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也是文化的一種,相反,濟南一名身居要職的官員的話更具代表性。他說老火車站是殖民主義的象征,看到它就會回想起中國人民那段受欺壓的歲月。好嘛,我們要慶幸這類人沒有主政青島、大連等“殖民地”痕跡更濃重的地方了,那還不得給他拆個稀裡嘩啦?也許正是這種思維作祟,這個曾經的“亞洲最大火車站”連最低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都沒列入,盡管那道“護身符”有時也跟紙糊的一樣。那麼,專家、學者、市民反對拆除老火車站的聲音無論有多強烈,也都無濟於事了。

筆者非常認同上面“一蠢,再蠢”的那個評價。“一蠢”的事情全國各地已經干得太多,即便現在也此起彼伏﹔相對而言,“再蠢”已然有勃興之勢,又是全國各地都在“復建”。前幾天陝西甚至傳出將以“380億元重建阿房宮”的消息,雖然他們旋即出來“辟謠”,但還是把大家嚇了一跳。“一蠢,再蠢”你方唱罷我登場,吊詭之處在於都關聯著“發展”。“一蠢”的動因是為了發展,你那麼礙事,滾開﹔“二蠢”的動因同樣是為了發展,你那麼能決定后勁,回來吧,回來喲。然而,這些復建后絕對非驢非馬的東西承載得了什麼呢?

在經歷了“妙高台”偷拆等事件之后,廣州市對文物保護拿出了一些切實的行動。不久前,市規劃局就廣鋼新城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征詢公眾意見,公布了6處不可移動文物和31處文物線索。新近,天河智慧城歷史文化資源保護開始公示,規劃區范圍內共有25處不可移動文物,此外還初步評估提出推薦文物線索8處,都要求盡可能進行原址保護。在我看來,這是避免“一蠢”的有效做法。逝者已矣,面對生者,亡羊補牢吧。

分享到:
(責編:張丹丹(實習)、文鬆輝)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