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北京晨報:消除謠言不能全靠人格

蔡輝

2013年07月23日11:17    來源:北京晨報    手機看新聞

“我們現在有助長謠言的氣氛,辟謠了中國人還覺得遺憾,這是我們人格中的缺憾。”近日,余秋雨在“文化的力量與企業家人格”論壇上稱,謠言成為娛樂,因為中國集體人格中缺少實証意識。

今天,網絡謠言確實愈演愈烈,對社會構成威脅,消除謠言,初衷雖好,但思考太粗糙,且犯了自己批評的“缺實証”的錯誤。

法國學者卡普費雷通過大量實証調查,在《謠言:世界最古老的傳媒》中指出,在任何社會中,謠言都普遍存在,因為它滿足了現代人諸多心理需要,面對謠言,一味辟謠未必是正確的對策。

現代社會節奏過快,人們承受著各種壓力,需不斷探索自我的邊界,而謠言給人以存在感。畢竟人類並非完全的理性生存,我們還有“動物性精神”,還需要自由與沖動,這是靠“澄清真相”無法撫慰到的地方。況且,人類的理性仍在發展,今天的真理,明天可能就是謠言。

有社會,就會有謠言,我們隻能與它共存,像別裡科夫那樣謹小慎微的套中人,雖不造謠傳謠,卻並非完美人格。問題的關鍵在於,應採取怎樣的方法來減少其危害。

謠言造成傷害,總是權力失控的結果,遭遇謠言后,人的第一感是找朋友印証,如果得不到確定答案,就會問詢所在的小群體,如仍不成功,就會轉向公眾,從自我、到朋友、到小圈子、到社會,這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它需要公權力的維護,如果公權力不能維護好這個鏈條,個體就會陷入“信息黑洞”中,做出錯誤選擇。

當此之時,不能隻追問人格缺憾,不反思公權力的責任,況且,人格也要靠環境來塑造,需要教育、家庭、社會與自我的共同努力,絕非喊喊大、善、敬、中就能自動完成。

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學者正走進另一種偏執中,以為諸多社會現象、問題是讀書人喊出來的,是他們錯誤主張、錯誤言論的結果,而不是社會實踐的客觀產物,仿佛沒有批評,大家想法一致,諸多困難就會迎刃而解。這將扭曲我們的問題意識,形成不靠譜的解決方案,余秋雨再度祭出“人格大法”,恐怕就是這種錯誤思維的產物。

分享到:
(責編:石冰心(實習生)、文鬆輝)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