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工人日報:“神曲”,熱潮之后即被遺忘?

唐冉

2013年07月22日10:02    來源:《工人日報》    手機看新聞

近日,在湖南衛視《快樂男聲》的舞台上,左立翻唱的一曲《董小姐》快速走紅,歌曲主創宋冬野也開始引起公眾的關注。對於此類流行 “神曲”,人群中依舊分化為對立鮮明的兩個派別,但這絲毫阻擋不住歌曲在大街小巷被廣泛傳唱的事實。

近年來,網絡上頻現各色“神曲”,這些歌曲一般具有內容通俗、易被傳唱的特點。無論是以鳳凰傳奇的《最炫民族風》、龔琳娜的《忐忑》、慕容曉曉的《愛情買賣》為代表的偏娛樂類“神曲”,還是以筷子兄弟的《老男孩》、汪峰的《春天裡》為代表的勵志類“神曲”,這些歌曲具有鮮明的風格和主題傾向。相比上述流行歌曲,《董小姐》這首小眾歌曲的走紅在很多人的意料之外。“愛上一匹野馬,可我的家裡沒有草原”,歌曲的深沉意境和淡淡的憂傷情懷,觸及了很多人內心深處的“文藝”情結,也反照出時下年輕人的寂寞、惆悵的情緒。

筆者認為,這些歌曲走紅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把准了社會的脈,切合當下人多元化的精神需求。2012年,韓國歌手朴載相的《江南style》就巧妙地將各種娛樂元素結合在一起,借助You Tube強大的傳播平台,成功地掀起了娛樂時代的又一場狂歡。整首歌曲以調侃的方式反諷了“高富帥”和“白富美”的奢華生活,音樂節奏極其歡快,尤其是歌曲中大膽創新的“騎馬舞”讓人眼前一亮。與之相比,聲琴相擁的《我爸是李剛》則從轟動一時的社會事件出發,調侃了一些被驕縱的“富二代”目無法紀的行為。這兩首歌曲在精神氣質上達到了共通。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這些歌曲不僅釋放了人們在日復一日單調的生活中所壓抑的感情,也讓他們在欣賞歌曲對現實的調侃過程中,心靈上感受到了共鳴和慰藉。

一首名為《小三》的歌曲,歌中一句“終於你做了別人的小三,我也知道那不是因為愛”讓很多人哭笑不得,“神曲”的過度娛樂化和庸俗化傾向也引起了社會的關注。一些俗套的“口水歌”為了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不惜突出“無厘頭”的元素,也因此讓一些人嗤之以鼻。更多人則是在這些“神曲”的輪番轟炸下,漸漸習慣了它們另類的表達方式。隨著人們的審美風格更加趨於多元化,人們開始包容不同格調的樂曲,同時發展了一種“審丑”傾向。審丑、調侃是后現代社會的典型特征,但是,“丑”也應該有限度,不然,泥沙俱下,優質的音樂卻無人問津,這種情況就本末倒置了。

在消費時代,這些流行一時的“神曲”往往來得快也去得快,逃脫不了熱潮一過隨即被遺忘的命運。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曾說:“每個人都能當上15分鐘的名人”,一語道出了流行時代的本質。在流行風盛行的當代,國內的“神曲”更多的是借助於它的歌詞和曲調進行傳播,在舞蹈、畫面形式方面還具有創新和突破的空間。不可否認的是,全世界的好音樂都是共通的,那些具有精神內涵、能打動人心的歌曲會一直烙印在人們心中。這也是為什麼當英國披頭士樂隊成員之一的保羅·麥卡特尼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演唱《Hey Jude》時會引起全世界那麼多人的共鳴,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不時哼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經典老歌,隻因為這些陪伴幾代人的歌曲具有其獨特的精神特質與文化內涵,盡管歷經時間的洗禮仍舊具備歷久彌新的魅力。

分享到:
(責編:石冰心(實習生)、文鬆輝)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