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重提“勞倫斯魔咒”,笑了一半,哽住了。難道目前經濟狀況已經到了讓人不用理性思考、轉向玄學求証的程度?
如同“墨菲定律”一樣,“勞倫斯魔咒”也是一個概率判斷指數,由德國經濟學家勞倫斯在1999年提出。它的大意是:大量的摩天大樓立項,意味著經濟開始過熱﹔摩天大樓建成的時候,就是經濟衰退的時候,所以“勞倫斯魔咒”也叫“摩天大樓指數”。2012年9月,中國摩天城市網發布《2012摩天城市報告》指出,未來10年中國將有1318座摩天大樓建成,這是不是說中國經濟將在10年或更快時間內走向衰退?
事實好像不幸被言中。如果以實體經濟發展狀態作為衡量經濟運行的參照物,中國經濟早在兩年前已顯疲態。任何一個現象出現都有原因,更早時候受投資拉動政策影響,各地紛紛展開投資競賽,為了得到更多的國家資金,地方政府不惜將一些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項目開工上馬,其中包括不合理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重復的產能建設項目。雖然過剩產能項目在投資拉動中佔比不小,但基建項目尤其是城市開發和樓宇建設還是最吸引眼球的,各地爭奪建筑“第一高”的新聞頻頻出現。隨著一些高樓逐漸封頂,國內經濟開始下滑。表面上看,這種現象正是“勞倫斯魔咒”“顯靈”了。事實上,導致“勞倫斯魔咒”在中國“顯靈”的不是魔鬼,而是經濟、貨幣政策導向和地方政府扭曲的價值觀。
當初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目的是防止經濟下滑,但流動性泛濫的后果是鼓勵眾多大型基建項目建設,摩天大樓項目就是例子。由於摩天大樓項目需要三到五年工期,而從流動性泛濫到政府收緊錢袋子的時間往往不到兩年,所以很多大型工程不是爛尾就是勉強完工后收益不佳,不但抹殺了前期投資拉動的效果,還制造了新的債務危機。但是一些地方政府領導不會這麼想,為官一任也就是5年一個周期,這5年內隻有拿出業績,才能得到上升機會,且越早出業績越好。在這種政績觀帶動下,有多少當局者會放過“投資額”這個做大業績的絕好機會?至於項目能否完成以及完成后的效果,這個問題可以留給下一任解決。勞倫斯曾經提請投資者格外注意中國,因為“這個最大的摩天泡沫之國集中了全球53%的在建摩天大樓”,泡沫隨時都會破滅。
“勞倫斯魔咒”並非沒有例外,2004年底當時的世界第一高樓台北101大樓啟用,台灣經濟並未遇到波折。事實証明,“勞倫斯魔咒”並沒有詛咒世界,而是世界創造了“勞倫斯魔咒”。狹義的“勞倫斯魔咒”僅僅關乎樓宇,廣義的“勞倫斯魔咒”關乎一切經濟運行活動。當各路決策群體失去判斷和理性的時候,就是廣義的“勞倫斯魔咒”爆發之時。要想破解魔咒,人類必須學會在巔峰時刻回歸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