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廣州日報:從曾成杰案看民間金融的高風險

周俊生

2013年07月17日09:39    來源:廣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7月12日,湖南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對犯有集資詐騙罪的原湖南某地產公司總裁曾成杰執行了死刑。將此案與政策面上近期對支持民間金融市場發展的強調結合在一起,可以讓我們對民間金融所面臨的困境和未來可能面臨的風險有一個更清醒的認識。

  民間金融市場脫離了國家金融市場管理的軌道,導致問題叢生。而民間金融市場之所以能夠在民間產生吸引力,唯一的手段便是高息攬儲,但由於這種借貸最終必須依靠實體經濟產生效益,一旦實體經濟經營上發生問題,就很容易發生資金鏈斷裂,並最終釀成一系列事件。

  今年6月,我國銀行間市場爆發了一場罕見的“錢荒”,在此之后,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利用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金融十條”,其中規定“允許發展成熟、經營穩健的村鎮銀行在最低股比要求內,調整主發起行與其他股東持股比例。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這是對民間金融市場管理的一大突破。但是,曾成杰案的發生提醒我們,我國的法律還缺乏對正常的民間借貸和非法的集資詐騙的准確區分,如果未來設立的民營銀行因為經營不善而發生破產等危機的時候,民營銀行的創立者是否會重蹈吳英、曾成杰的覆轍,還缺乏明確的界定。

  實際上,這已經構成民間金融市場有序發展,包括民營銀行建立的一個繞不過去的障礙。其實,在“金融十條”發布之前,國家早已開展了對民間金融的推進,但收效並不明顯。去年3月底國務院決定在民營經濟發達的溫州設立綜合改革試驗區,但是一年多的實踐下來,這項改革卻越來越弱,按當時的改革方案設立的溫州民間借貸中心也生意清淡。這種情況的出現固然有錯綜復雜的原因,但法律在此方面的滯后無疑是無法回避的問題。

  相對於工農中建等國有大銀行,民營銀行即使能夠建立起來,其所承受的市場風險遠遠高於國有銀行,按照我國金融業改革的方向,今后國家不可能為銀行業的壞賬兜底,民營銀行出現問題,很可能會使儲戶的利益受到損害,如果因此而凝結社會問題,政府對此有多少承受力,也是一個充滿疑問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仍然處在模糊狀態,民間金融要想發展起來,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政策面上期盼民間金融能夠發展,以彌補國有銀行對實體經濟支持的不足,但光有一個宏觀的政策還遠遠不夠,更需要進行深入的改革來解決金融市場的不足。如果利率市場化和儲蓄保險制度能及早建立起來,那麼民間金融的發展,特別是民營銀行的發展就解決了相當程度的后顧之憂。這裡特別要指出的一點是,我國的國有銀行通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已經兵強馬壯,它們對民營中小微企業支持力度不夠,非不能也,實乃不為也。因此,政策面上還是應該要求國有銀行盡量滿足對民營中小微企業的信貸要求,這也是其作為國有銀行的分內之事,而不必將這種責任完全由力量本身就很薄弱的民間金融市場來承擔。

分享到:
(責編:石冰心(實習生)、文鬆輝)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