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每日電訊:用曾成杰案重申司法正義

任然

2013年07月15日10:18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手機看新聞

7月12日,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湘西非法集資案主犯曾成杰執行死刑,其女兒在微博稱,執行死刑當天沒有接到通知,沒有見到父親最后一面。對此,長沙中院先后發3條微博回應,稱罪犯曾成杰在死前並未提出會見親屬的要求(7月14日《京華時報》)。

自曾成杰的女兒在微博爆料父親被執行死刑,沒有見到最后一面,到長沙中院連發3條微博以示回應,短短數小時之內,愛好公義的人們,聚集於輿論場,從各個側面試圖還原曾案中的司法漏洞與過失。方向或許不同,側重點或有異,但當事法院剝奪了曾成杰臨刑前的會見權,構成對法律條文和法律精神的雙重違反,卻是不爭之事實。

面對漫天質疑,長沙中院在第一條微博中選擇“反擊”以對:無法律規定。而事實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423條規定:在執行死刑前,法院應當告知罪犯有權會見其近親屬。其后,憚於輿論的再次跟進,長沙中院“妥協”以示:在驗明正身之時告知了會見權,但曾未提出要求。然而,長沙中院再次陷入“錯上加錯”的危機:首先,從程序上,若真向曾履行了告知義務,應公示告知文書。其次,驗明正身已屬於臨刑前的最后一個環節,在這個時候告知,已無兌現此權利的可能,這實際上成了一個無法被保障的偽權利。

長沙中院最終稱回應上的“紕漏”屬於長沙市中院官方微博管理員的“不懂刑法”。面臨在法律規定和法律精神上的雙重“失守”,以及輿論場嚴肅的正義追問,當事方將事態指向信息發布上的錯誤,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如果說對於法律規定的悖逆是曾案中已被証實的事實,其對法律本應包含的人道精神更進行了無情的踐踏。今年初,人民日報的評論《在每個案件中體現公平正義》中指出:個案不公,於整體而言如九牛一毛,但對於當事人,就是100%。死刑作為對個人的終極裁判,無論如何都應慎之又慎,確保當事人與家人在臨刑前的會見權,是法律明文規定必須履行的義務。於生命的終極裁決前,都無法保持這一點起碼的人道主義精神,又如何讓人堅信司法對於個體生命的珍視與尊重?

個案之上,曾成杰被剝奪會見權,難以避免地使人聯想到司法之於罪犯權利的態度。長沙中院稱在驗明正身之時已告知曾的這一權利,如確有其事,那麼雖然表面而言,它履行了法律規定中的告知義務,但是別忘了,在法律的條文規定之外尚有那些被默許的常識與價值基座,比如,若權利無法實施或無保障,則無意義。這些基本的要求本與法律條文一道,是保障法律充當底線正義的要件,也是法律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又一起個案引發人們對於司法正義的企盼,面對這種發自社會肌理的吁求,改變和解決的希望,實在不應該一次又一次止步於輿論場上的乞求。正如人民日報官方微博所吁求的,司法機關,請拿出直面問題的勇氣。你們的每一次裁決,都可能成為司法進步的台階,也可能讓公平正義遠離!

分享到:
(責編:石冰心(實習生)、文鬆輝)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