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中青報:虎媽鷹爸與慈孝文化反思

吳思

2013年07月15日08:39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時下,如何教育下一代是個很讓人頭痛的事情!於是,人們看到前有海外華人高唱“虎媽戰歌”,后有南京何氏演繹“鷹爸向前沖”……

而網上流傳的一篇小學生示范作文,開頭便寫道:“就像孔子說的: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人在世上遵循仁義道德,有所建樹,顯揚名聲於后世,從而使父母顯赫榮耀,這就是孝的終極目標。”

原來對父母最大的孝,就是“光宗耀祖”啊!這在今天竟是連小學生也明白的大道理了?而此理,無論對莘莘學子而言,還是對慈愛的父母大人來說,其潛台詞,在今天統統轉為了很實際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那就是高考的好分數。有了好分數,不僅做父母的臉上有光,連孩子也自認為沒給爸媽丟臉。

有人會說,從這一點看,中國的慈孝文化不僅源遠流長,甚至融入到人們的骨子裡。當然,相反的聲音同樣讓人困惑:在當今已然個性化的時代若還要復古宣揚盡孝盡忠,豈非緣木求魚?

日前,在山西介休綿山召開的慈孝文化學術研討會上,海內外學者圍繞現代化背景下如何對東方傳統慈孝文化的承繼與反思這一主題,各抒己見。

“正是‘大孝尊親’,使中國的家長和孩子一齊患上高考焦慮症。”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陸昕說,《禮記·王制》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最下能養。”大孝就是要使門楣有光,使父母尊貴﹔其次是不要因為自己的行為不端而使父母蒙受恥辱﹔最后才是贍養自己的父母。因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也就分出了檔次,社會形成了等級。而檔次、等級的劃分,在古代是科舉,現在是高考。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讓孩子給父母洗腳容易,讓他考上好大學則難。陸教授調侃道,當孩子的失敗變為家族的失敗,於是“虎媽”、“鷹爸”遍天下。

如果說,“所有的感恩都是孝,所有的愛就是慈”(美國洛杉磯羅耀拉大學哲學教授王蓉蓉語),那麼,“虎媽”、“鷹爸”所為能算是父母對下一代真正的慈愛嗎?今天的子女又該如何盡孝?

來自愛爾蘭國立大學的漢斯·格奧爾格·梅勒教授對於儒學的“角色倫理”作出自己的闡釋。他認為,東方的“孝”在父輩與子輩之間體現出一種向心性關系。在這種關系中,家族崇拜、子女虔敬這一核心價值,以及子女對父母的責任被突出強調。但是,在西方,子女首先是以一個獨立的個體被尊重,而儒家的“角色倫理”在道德方面對子女所導致的是一種身心失調。

“作用於生活哲學的孝道,跟著時代變化而有所改變是再自然不過了。”韓國會州教育大學教授金泰勛說,最近韓國社會就普遍發生了家庭解體和新的家庭組成等現象,這些確實很難通過傳統孝的概念予以解釋。其實,這些更可能預示著孝概念變化的需要性。

對此,湖北省隨州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王紅群指出,封建孝道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單向服從,它當然阻礙了子女獨立人格的發展,這與現代社會民主精神是相悖的。他強調,樹立“平等意識”,協調孝與民主的關系,既要把朋友式的平等當作父母子女關系,又要把父母當父母,進而才能建立起一種在民主的感情上自願的慈孝親密關系,體現在父輩與子輩之間精神、心理的需求滿足。

陸昕教授則強調,今天,隻有當孩子獲得平等與尊嚴的前提下,身心健康地成才發展,才能真正體現子女對長輩的孝道。每個人都可以在不同的社會角色中盡孝,而不是封建孝道宣揚的那種必以不同等級實現盡孝。

亦有學者認為,“虎媽”、“鷹爸”所為,不僅是傳統慈孝文化糟粕使然,在今天還是中國人“要面子”的攀比心理和“獨生子女”時代結合的產物。

無論東西方,每一種文化皆有其長,亦有其短。舊有的東方慈孝文化,已是一棵傷痕累累的大樹。今天如何賦予古老的慈孝文化以新的活力?

對弘揚慈孝文化十分有信心的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胡清蘭給出的答案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今天,慈孝文化必須推陳出新,完成其時代化、系統化、生活化的變革與完善,才能擔當起時代重任。

分享到:
(責編:張丹丹(實習)、文鬆輝)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