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莫讓“滴血舉報”成為網絡反腐的“流淚新例”

司馬童

2013年07月10日13:5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手機看新聞

廣州惠州半職業舉報人“惠陽歐伯”(真名李建新)7月8日駕車外出,在一路口被人駕車撞停后,遭3男子潑硫酸和刀砍。最終背部大面積燒傷,2根手指被砍斷,手腕被砍傷,右眼被砍失明。網友稱,惠陽歐伯一直堅持舉報黑惡勢力以及官商勾結事件,得罪了不少人。(7月9日《南方都市報》)

指斷、腕傷、右眼失明,如果此事最終查明確因“惠陽歐伯”的網絡報料而起,那就隱隱揭示了,他所舉報的公共問題中,必然存在“案情重大”的涉黑涉貪線索。否則的話,面對某些不痛不痒的網絡批評,又有多少人下得了這種幾近於“置人死地”的狠辣毒手。當地警方稱,現在還不能認定禍起何因,當然是出於謹慎考慮。然而,許多看客或許已經心有所思:莫讓“滴血舉報”成為“流淚新例”。

懲腐肅貪也好,打擊黑惡也罷,沒有包括熱血網民在內的社會公眾共同參與,這些工作的進展實效便會更加步履維艱。而反過來說,倘若有些公民“出言”“出力”遭到瘋狂報復之后,有關部門在事后的跟進偵查和嚴懲犯罪中,顯得不溫不火,或是有意無意地滿足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麼,這對當事和旁觀者帶來的“負面激勵”與“泄氣效應”,無疑也會成N倍地擴散助長了。

現實語境中,類似廣東惠州這樣的“滴血舉報”並不鮮見。但也需要看到,比起有些舉報招致的暗中報復,“惠陽歐伯”所遭到的預謀伏擊和凶殘施暴,顯然更會引起公眾的關注與深思。這是因為,“惠陽歐伯”一直以來所採取的“明舉明報”方式,不僅僅是對黑惡貪腐的公開揭露,更是對激勵公民踴躍投身網絡舉報的榜樣示范。即便媒體也有披露,生活中不是無人“詬病他拿錢發帖,收費罵人”,但有一點不容置疑:若是舉報當中沒有收集相應資料,純屬個人捕風捉影,恐怕早就有人告他誹謗誣陷了。

依我之見,敢於亮明身份對社會問題進行網絡舉報,未嘗不是一種“見義勇為”的表現。而說到“見義勇為”,一些人可能又馬上會想到“流血又流淚”這個詞語。“惠陽歐伯”曾對記者說,他取這麼一個網名,就是為了效仿廣州區伯對“公車私用”的長期舉報。而經常瀏覽媒體報道的人應該知曉,只是熱心監督於一項“公車私用”,廣州區伯受到的白眼和打罵已然不少﹔作為舉報范圍更加寬泛的“惠陽歐伯”,如果缺少嚴密可信的法律保護,他的被人算計和報復的“危險指數”,必然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莫讓“滴血舉報”成為“流淚新例”,因為,當新聞媒體爆出此事后,就不是一個“惠陽歐伯”在注視著“滴血舉報”的最終結果。如何加大對個體反腐揭惡的保護力度,如何讓越來越多的網絡舉報能看到“邪不壓正”,並堅信於“多行不義必自斃”的必然規律,廣東惠州的“滴血舉報”,可謂已成了公眾眼中的一張“特殊試紙”。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