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光明日報:《小時代》引發的“代際戰爭”

劉巽達

2013年07月04日13:54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電影藝術以及其他藝術的感染力,不是通過說教來傳達,而是通過具體可感的藝術細節來傳達,隻要有部分共鳴,就會產生影響力。

在北京開會,抽暇光顧影院,發現以90后為主體的觀眾熙熙攘攘好不熱鬧,他們都是奔著《小時代》來的。票房躥紅,窺斑知豹,無論如何,我對電影產業的勝景總是滿懷祝福。作為有了點年紀的影評人,我不想在這兒對影片的優劣拆五分六,也不想對郭敬明說三道四。但是我對“小時代現象”甚為關注,在由影片引發的“代際戰爭”的硝煙裡,我通過所謂的“腦殘粉”的戰斗姿態,看到了電影市場的無限空間。

我們且慢用價值觀去衡量一部尚未消化的新片,不妨先看看這樣的現實:《小時代》所構建的物質世界,是不容忽視的一種時代文化,它的“受寵”有大時代的諸多因素。隨著主流人群的成長,價值觀、審美觀的變化也在潛移默化中潛滋暗長。一些人對《失戀33天》和《泰囧》的票房奇跡無法理解,質疑此類缺乏“正能量”的影片何以觀者如潮,難道向往真善美的人心正在鈍化?

其實,這是禁錮思想的狹隘思維。對真善美和正能量的追求,條條道路通羅馬。“正常的人生”和“卑微的小人物”,總是具有很強的親切感。電影藝術以及其他藝術的感染力,不是通過說教來傳達,而是通過具體可感的藝術細節來傳達,隻要有部分共鳴,就會產生影響力。更何況作為電影產業,它還有產品的屬性,對視覺、聽覺乃至觸覺、味覺的全面撫慰,不是僅僅隻有“意義”那部分,給予身心全方位的愉悅,何嘗不是一種正能量?由此看來,有益乃至無害的藝術作品,有其存在的價值和合理性。

《泰囧》火爆,是因為“喜劇的飢餓”,而《小時代》的火爆,我認為是因為“青少年電影的飢餓”。所以,我更願意把目光聚焦於影院裡青春少年的淚水與笑聲,而暫時遠離影片質量引發的口水戰。無論是讓你“真正感受到了青春”,還是讓你覺得“內容空洞無物”,電影市場的細分正在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課題。雖然雅俗共賞、老少通吃是最迷人的境界,但是鎖定、吃透特定人群何嘗不是一種成功?在文化產業日益成為支柱產業的今天,最大可能、最大限度地創作生產出各類人群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不僅是“文化民生”的需要,也是“文化生產力”的需要。

誰是未來中國電影市場的主要消費力量?經常問一問這個問題,有助於我們撥開現在各種“代際戰爭”的迷霧,回到“小時代現象”可以觸摸的深度上來。

 

分享到:
(責編:齊賀、文鬆輝)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