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南方日報:南陽的“免費”之路應當走下去

潮白

2013年06月28日09:51    來源:南方日報    手機看新聞

高考分數線公布之后,為了讓低分學子盡快走出情緒低谷,河南南陽市旅游局在媒體上刊登了大幅公益廣告,承諾凡今年高考分數在200分以下的考生,在今年9月30日之前,憑准考証、高考成績單或省招辦發布的成績短信,便可免費游覽南陽9家景區。怎麼看這都是件好事,然而輿論非議之聲不少,傷口上撒鹽、景區借機炒作,雲雲。這也不能過多責怪公眾,實在是如今景區的各種“策劃”讓大家多心。以河南為例,濟源黃河三峽景區就有過當場喊“媽”且對方答應兩人均免門票的事。但一種嘗試動輒獲咎,怕是什麼事也干不成了。

凡考試,難免幾家歡樂幾家愁,“春風得意馬蹄疾”或“名字卻在孫山外”,孰多孰少,取決於錄取率。現在,各路高分考生已經開始在報章上大談成功的體會了,有的甚至隻為追女生而成績突飛猛進﹔然低分考生也不該隻有灰溜溜的份,這個時候他們也需要關注,甚至需要撫慰。筆者在高考考場曾經兩次鎩羽而歸,能夠感同身受。南陽旅游局之舉正可視為撫慰的一種,“游南陽,立大志,不氣餒,學智慧”,語調鏗鏘。只是南陽此舉可以做得更好,這則公益廣告用語就還有可挑剔之處。

比如,“‘五聖’說了:考不上大學,一樣能成才。”人家沒說過這話是可以肯定的,這是幽上一默。五聖者,智聖諸葛亮、醫聖張仲景、科聖張衡、商聖范蠡、謀聖姜子牙是也,南陽因此號稱“五聖故裡”。然“五聖”本身,未知何時得名。除了醫聖張仲景,另四位的名字雖然如雷貫耳,但前綴的“×聖”沒大聽說。當然,“古有十聖”——文、史、醫、武、書、畫、詩、茶、兵、酒,也不知是哪個時代的約定俗成,這個時代自然可以產生自己的。況且,宋朝有學者說了:“古之人精通一事者,亦或謂之聖。”以這個標准來衡量諸葛亮等,“聖”名得其所哉。又當然,如此計較“五聖”屬雞蛋裡挑骨頭。

但這句“隻要你高考分數足夠低,就可免費游覽南陽”,多少有些問題了。說實在的,雖其旨在點明免費的前提條件,卻有點傷人。概因“分數足夠低”絕非美事,相反很有些難堪。不難想見,任何學子模樣的人在景區門口出示那些憑証,都等於不打自招,撩撥了低分學子本已敏感的自尊心。因此9月30日之后,我就期待一個統計數字:有多少學子享受了免費待遇。無他,借此能對此種無端臆測証明或証否。

“他們都來自南陽,都不是科班畢業,都成才了,你怕什麼?”勵志的取向不言而喻,然邏輯上卻有些不通。這裡的科班,顯系指正規的學校教育。而“五聖”的時代尚無所謂科班,他們自然也就不會畢業。年代距我們最近的張衡、張仲景、諸葛亮也才到東漢,那個時候用人是察舉制,閭中聲名不錯就有了向上的基礎。范蠡、姜太公的春秋戰國時代更不同了,如錢穆先生所雲:“知識分子……穿草鞋戴草笠,亦得面謁國王。立談之頃,攫取相印如虞卿。那時不僅國王禮士,一輩貴族公子亦聞風向慕,刻意下士。”所以“五聖”之時與此時,成才環境方面沒什麼可比性。今年有關方面還專門下通知,不准用人單位以985、211高校為門檻招聘呢,遑論連大學都沒進過的?這一句恐怕起不到撫慰作用。

此外,河南商報記者向南陽市旅游局核實,免費的200分標准實際應為300分﹔旅游景點不是9個而是11個。我又發現,“智聖諸葛亮”的“聖”字弄成了“勝”,一字之別,意思滿擰。可能是這項政策出台倉促,導致了廣告的粗糙吧,但南陽顯然應該總結經驗,照著這個路子走下去。我忽然想,其實他們何妨對所有持有准考証的考生敞開大門?

 

分享到:
(責編:齊賀、文鬆輝)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