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燕趙晚報:讓孩子有好歌可唱是國家責任

張劍虹

2013年06月05日09:51    來源:石家庄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一分錢》、《找朋友》、《丟手絹》、《讓我們蕩起雙槳》……一份兒歌榜單這幾天在網絡上熱傳,勾起很多70后和80后的童年回憶。然而,當他們為人父母后卻發現,自己的孩子卻“無歌可唱”了。日前,浙江昆劇團招生時,孩子們隻會唱流行歌曲、不會唱兒歌的現狀,讓音樂界人士和教育專家頗感無奈。(6月4日《人民日報 》)

有人覺得兒童唱流行歌曲非常不妥,會影響到孩子們的心理發育,讓孩子們情感早熟,但也有人說孩子們小,根本不懂得歌中的含義,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

是的,孩子們唱歌的確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但在童蒙初開之時就成天浸染在這種情愛的曲調之中,在粗知世事時就哼著這些流行歌曲,會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兒歌、童謠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文化營養,對孩子們的心理發育、性格成長、情趣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適合孩子年齡、心理的兒歌、童謠會讓孩子們保有幼稚的權利,讓其成長為一個心智健全、情感健康、性格陽光的人。

而流行歌曲對孩子的成長,就如在種植庄稼、飼養動物過程中添加的激素一樣,它剝奪了孩子們幼稚的權利,壓縮了孩子成長的過程。這對孩子們的成長、對社會的發展都有著莫大的弊端。在中國經濟發展越來越快的同時,成人們的心態越來越浮躁,那些凝聚著傳統文化、傳統美德的兒歌、童謠激不起人們的興趣﹔那些意境深遠、曲調優美的兒歌、童謠打動不了人們的心靈了,兒歌、童謠在這裡好像斷層了。也很少有人沉下心來給孩子們創作歌曲了,大家都向著金錢奔去,什麼賺錢快就創作什麼。兒童們要麼就唱流行歌曲,要麼就是“無歌可唱”。

兒童的心理健康、精神面貌決定著國家的前途。因此,兒童們“無歌可唱”不應是哪一個人或哪一個群體的責任,而應該是國家責任。國家應該從國家發展的高度解決這個問題,盡快讓孩子們不僅有歌可唱,而且有好歌可唱。

分享到:
(責編:齊賀、文鬆輝)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