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第九屆中國(北京)國際園林博覽會(下稱“園博會”)將在北京市豐台區長辛店園博園開幕。目前園博園內交通、游客服務、安保等各項工作已准備就緒。展會期間園博會將安排近千場演出活動,7至9月還將設夜場。
園博會被業內譽為“國際性園林藝術盛典”。作為我國園林花卉界最高層次的盛會,園博會提供的不只是令人賞心悅目的景致,更有深厚而悠遠的園林文化。據北京市新聞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園林博物館內有數千件展品和圖片、檔案、數字、視頻、模型等可供觀賞,以及游覽園區內128個展園,“就像是翻開一本園林大百科書”。這對了解我國博大精深的園林文化,稱得上是不可多得的載體。
在北京園博會,我們既可欣賞到展園中的點睛之作——有“晚清以來,最為完整體現皇家園林的藝術力作”之稱的北京園,該園立意為“萬景之園”,設置了“萬象昭輝、萬籟清音、萬樹星光”等十“萬”景點﹔也能欣賞到人們耳熟能詳的瞻園、拙政園、留園等南方園林的特色之魅。簡言之,在北京園博會,展園錯落有致,風貌別有特色。
在北京園博會,還能觀賞到當代世界著名景觀設計師彼得•拉茨設計的作品——“霧中葉脊”,在其作品中,游客可體驗到葉之柔、霧之幻,園林雖小,頗有詩意和意境。彼得•拉茨說:“我希望您能享受花園,和水霧扑面而來、將您包裹在白色輕紗中的那種驚喜。它令人全然釋放,您會希望重復這個令人賞心悅目的體驗。”有沒有驚喜,也許隻有體驗之后才有發言權。
審視園博會,我們固然把其當成一門綜合藝術,當成一場園林盛典,但更應該由景致與文化而觀照我們的生活處境與內心理想。“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但城市似乎越來越不宜居。尤其在今天,生活在城市的人們,正為不清新的空氣發愁,為不衛生的水焦慮,為觸目皆是的鋼筋水泥建筑而感到窒息。前不久,環境保護部發布的第一季度全國74城市空氣質量報告顯示,第一批實施新空氣質量標准的74個城市超標天數比例為55.6%,一半以上不合格。北京的霧霾天氣更是讓大多數市民感到無奈。
而本次北京園博會的主題正是“綠色交響、盛世園林”,口號是“園林城市、美麗家園”。何以體現這些?角度很多,單說一個數據,園博會堅持實現園內污水零排放、雨水零流失,園內還採用太陽能發電技術,每年可減少標煤1000多噸,減少碳排放2600多噸。確實是“綠色環保好舉措!”
此外,北京園博會所在地的前身,是一個佔地面積140公頃的建筑垃圾填埋場,而今天,它成了一個備受關注的美麗大花園,“利用垃圾坑建的錦繡谷尤其好看”,這對城市管理者、對每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也許有著別樣的感受和啟示。垃圾,人人厭之,但垃圾可以變廢為寶﹔垃圾填埋場,是骯臟污濁的代名詞,但經過改造,就可能成為沁人心脾的城市“綠肺”,普利茲克建筑獎首位中國籍得主王澍認為,循環利用人們眼中的廢舊材料也能造出“桃花源”。信然!在感嘆神奇的同時,也應該多一些思考。
王澍說過,“我不止是設計一個建筑,而是在設計一個保有多樣性和差異性的世界,走向一條重返自然的道路。”關注園博會,就應關注我們的生活方式,關注我們重返自然的渴望。
天藍、水淨、空氣新,大概是每個在北京生活者的夢想,但要生活環境處處變成園博會那樣綠色滿園、空氣清新的地方,目前顯然還是可望不可即。但北京園博會或許就是人們將理想生活轉變為現實的那張藍圖。不僅呼喚著城市管理者提高改善環境的能力,也召喚著我們轉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更文明、更環保,共同讓明天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