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青年觀:莫讓青春染暮氣

白  龍

2013年05月14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似乎在一夜之間,80后一代集體變“老”了。先是懷舊。他們唱著“老男孩”,感嘆消逝在記憶裡穿著海魂衫皮涼鞋的夏天,懷念看過的連環畫,還有那些年一起追過的女孩。再是嘆老。一群在父母看來還是小孩的80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嘆“老了”“心好累,感覺不會再愛了”……

  是什麼,讓本該朝氣蓬勃的年輕一代變得暮氣沉沉?

  不可否認,那些看似“矯情”的吐槽,背后有著一言難盡的青春滋味。和父輩們相比,青年一代有著無可比擬的生活條件和成長環境,但時代也制造了新形式的磨練。成長於改革開放年代,他們的童年擁有動畫片和汽水,也有做不完的作業﹔他們比父輩擁有更加寬廣的人生選擇,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他們棲身上一代人從未經歷過的網絡時代和工業文明,也品嘗著城市化帶給個體的無助和壓力﹔他們踏入了一個有著空前流動性的社會,也遭遇著精神上的迷茫和認同感的缺失……

  對身處這樣一個變革時代的年輕人而言,生活就像一部不斷加速的跑步機。它一方面代表了某種值得追求的生活品質,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不提速就要被甩下來。更令人擔心的是,你跑了半天,卻不知道目的地在何方,不斷地奔跑,換來的只是顯示屏上一連串的數字。在這樣的處境中,不管是懷舊還是嘆老,表達的都是一種面對壓力時,對記憶中美好過去的鄉愁。

  如果說“嘆老”只是情緒的釋放和吐槽,那麼精神上的“早衰”就值得警惕了。“早衰”的年輕人,有時會顯得和“成熟”很像,舉手投足都無比正確,接人待物都恰如其分,說話談吐都深思熟慮。但總讓人覺得少了點什麼。

  少了點什麼呢?想來想去,原來是少了年輕人的朝氣和銳氣。年輕人不應該是敢想敢干嗎,不應該是直抒胸臆嗎,不應該是敢為風氣先嗎,為什麼眼前的這個年輕人像是從少年直接邁入了中年?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回憶一戰前太平時代的歐洲時,曾經描寫過一個頗堪玩味的現象:剛從醫學院畢業的年輕醫生都已蓄起大胡須戴上金絲邊眼鏡,而他們之所以這樣做,僅僅是為了給患者留下“有經驗”的印象。年輕,成為發展的障礙,年老卻成了有利條件。

  對年輕人的不信任遍及了當時所有的社會階層,人們完全忘記了莫扎特和舒伯特都是在30多歲時就完成了奠定自己一生榮譽的作品。一股沉沉的暮氣,籠罩在當時的社會之上。年輕人的扮老和早衰,無非是這一社會活力漸趨遲暮的表現。

  年輕人有朝氣,社會就有朝氣﹔年輕人有光明的前途可奔,社會的未來就一片大好。掃除籠罩在社會上、徘徊在青年人心頭的暮氣,需要社會對他們敞開更多的機會之門,提供更公平的競爭環境,更廣闊的上升空間。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為青年馳騁思想打開更浩瀚的天空,為青年實踐創新搭建更廣闊的舞台,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豐富的機會,為青年建功立業創造更有利的條件。”讓年輕成為資本而不是不足,讓銳意進取、活力四射的青年精神成為社會風尚。

  “少年心事當拏雲,誰念幽寒坐嗚呃。”青年在時代的召喚前應當奮起,更有擔當和責任感。當代青年的父輩和兄長們,已經率先垂范,用枕戈待旦的奮斗精神,換來了令世界驚嘆的中國奇跡。時代轉輪的指針已經落在當代青年人的身上,國家的命運也是青年的命運,擔負起這一使命,青年人責無旁貸。

分享到:
(責編:齊賀、蘇楠)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