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南方日報:借免費發放自肥的膽量從何而來?

潮 白

2013年05月08日11:23    來源:南方日報    手機看新聞

雲南騰沖、臨滄不久前相繼爆出向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發放的《新華字典》出現大量盜版貨。余音未了,問責尚在進行當中,湖北的相關事件又來了。這一回,問題字典——《學生新華字典》——的數量差不多達到400萬冊。什麼叫“小巫見大巫”?把這兩地前后發生的事件比較一下,形象不過。較之后者堂而皇之的規模作戰,騰沖、臨滄的做法堪稱“偷雞摸狗”,他們畢竟還是正版盜版混雜其中,按央視新聞裡的說法,正版的採購不足才動了歪腦筋。我早就烏鴉嘴過,我們國家同一性質的惡劣事件,總是不肯形單影隻、踽踽獨行。此番又得到了一次驗証。

騰沖、臨滄的那部分盜版《新華字典》乃真盜版,嚴格地說,大量媒體把湖北的《學生新華字典》同樣以“盜版”名之,定性是不夠准確的,人家的那是真貨,只是前綴“學生”二字,且外觀也與《新華字典》涇渭分明,至少不像央視昨晚披露的“王老古”、“營養抉線”那樣,存心要與“王老吉”、“營養快線”混淆視聽。《學生新華字典》是人家組織人馬編纂的,可能班子過於草台,導致“編纂存在嚴重的問題,甚至出現了很多常識性的錯誤,總體的差錯率高達萬分之二十,超過了國家標准規定的20倍”。因此,准確定性的話,湖北版《學生新華字典》與“王老古”們仍然殊途同歸,也是試圖魚目混珠罷了。報道說這本叫做字典的東西並不在市場上公開發行,大約不是羞於露面而是不屑,因為盡管政府採購價甚至高於零售價,從今年春季開學至今就已經陸續發放了320萬冊,而湖北全省符合條件的農村中小學生共約380萬。獲利之巨不言而喻,但還只是小試牛刀吧,“鐵打的中小學校流水的學生”,每年不是都會有新入學的適齡兒童嗎?

真正的《新華字典》是我國第一部以詞匯規范和運用為旨歸的字典,幾代專家學者已經聯袂進行了10余次的大規模修訂,“編寫的目的主要是想讓讀者利用這本字典,對祖國語文的詞匯能得到正確的理解,並且知道詞匯現代化和規范化的用法,在書面上和口頭上都能正確地運用”。正是因此,2012年10月,財政部、教育部聯合發出通知,將《新華字典》納入“國家免費提供教科書范疇”,明確自2013年寒假開學起,我國將為全國農村地區中小學1至9年級在校生免費提供《新華字典》。顯而易見,通知出台之際,就是國家的這筆專項補助資金變成唐僧肉之時!財政部、教育部的這項政策是面向全國農村中小學生的,那麼,如果我們認為惦記從“免費發放《新華字典》”中分一杯羹的,僅僅這兩省三地,積經驗來看就難免失之於天真,包括國家專項基金在內的任何公款,不是從來都屬於被算計的對象嗎?倘若有關方面能認同我這個判斷,現在的情形就叫做“戰斗正未有窮期”,要在全國范圍內仔細摸底排查,不該有一個借免費發放而自肥了的漏網之魚。

馬克思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名言,就是“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大膽起來”,10%如何、20%如何的那句﹔后半截最重要,到了50%,“它就鋌而走險”﹔到了100%,“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到了300%,“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上絞架的危險”。朦朧中覺得,這句經典名言用於“《新華字典》事件”以及任何性質相同的惡劣行為都合適不過,這真的是個“膽量”問題,從何而來?一時間沒找到恰當的替代“資本”的名詞,“政府部門”?“官員”?似乎都不太熨帖。作為一個問題提出來,就教於智慧的網友吧。

分享到:
(責編:齊賀、文鬆輝)

相關專題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