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評:危情與契機的關口,紅會該怎麼走?

王聃

2013年04月23日23:39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和以往的重大公共災難並無二致,四川蘆山強震中,中國紅十字總會又一次站到了聚光燈下,傳言與質疑紛至迭來。但是,此種累加的負面信息,以及衍生出來的不堪評價,就真的是災難中紅會的完整客觀形象嗎?

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紅會仍然是救災的生力軍之一。此次蘆山地震發生后,紅會系統不僅緊急組織多支專業救援隊奔赴現場,同時調集了大量帳篷、家庭包與棉被等物質運往災區。誠如一些媒體人指出的,有著完善組織、充足物資與暢通信息優勢的紅會還是非常重要的救災力量。

當紅會頻頻陷於民眾指責與抱怨之中,這事實上說明的是兩個問題。一是在現代社會中,慈善已經與我們越來越多的人產生了聯系,緣於慈善在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它時刻置於民眾的眼睛與觀察之下,任何的瑕疵與過錯都讓人無法容忍。另一個則是,因為曾經的公共形象不佳,紅會要重獲公眾信任,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不能用真誠和透明的態度去運作機構,管理慈善事業,那麼紅會不僅舊賬容易被翻出,工作的過失也容易被公眾的情緒放大。

關於紅會管理機制上的轉身,關於慈善管理與現代理念的接軌,改革其實一直都在進行。紅會相繼推出運行捐贈信息發布平台、人事制度改革等種種內部糾偏措施,此后,還設置了社會監督委員會。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此種改革進度依舊相對滯后於公眾的心理期待。這正是紅會作為動輒招致公眾不滿的深層根源。滯后性的形成,當然有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更重要的是,它必須學會依靠具體的慈善實踐來倒逼與改善。隻有這樣,一個既不壟斷、又有專業慈善技能、也不憚於監督的紅會才能真正形成。

正因為如此,紅會又一次遭遇公眾的“口誅筆伐”,並不完全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口誅筆伐中,一半是紅會正在遭遇的輿論危情,但另一半又何嘗不是它重塑社會信任的一個契機呢?若紅會在隨后救災中展現出卓越的救災專業能力,與合格透明的慈善管理狀態,那麼這不僅能夠補回其以前的“輿論負分”,其公眾認可度也必將得到較大提升。現在,於蘆山強震中,紅會再次站在了選擇的關口上,真心期待它能有不孚眾望的表現。

分享到:
(責編:潘旭海(實習)、王倩)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